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依山傍水> 第六十四章 姬毓祺的办事效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 姬毓祺的办事效率(2 / 2)

“没麻醉药和手术工具,我不会,而且都快十年没动过手了,早就手生了。”解剖尸体和动手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尸体缝合用的线是比较粗1的,而且最外层的皮肤缝合依山用的向来是类似订书针的铁针,方便快捷。不光如此,想动手就练,不然都废了,她还在想如果有工具了,是不是捉几只兔子之类的来练练手了再给辛巴它们动手术的,不过现在工具都还没到手,一切只处于想象阶段。

姬毓~言,带着鄙夷看了看依山,这才多长时间就全部忘光了?

依山不以为意,看到稍远处王姬沐嵘正朝这边走来,赶紧

道:“你要是想当皇子,现在就赶紧在城外盖些避难民们恐怕不会太长时间就要来了。”连南边的蔡州都遭了灾,佃户们需要她和诗韵宽限,想来北边的灾情应该更严重吧?这个时候遭了灾,一般都是举家逃难的,不容易啊!说罢,见姬沐嵘已经走到面前了,依山赶紧和诗韵行过礼,寒暄了几句,再借故走开了。

姬毓~闻言有点愣,眼光不自觉跟着二人的背影离去,直到姬沐嵘打趣道:“~,人都已经走远了,还在看什么呢?”——

--——

五月初,如依山所料,很多难民一路逃难到了洛阳。

虽然周国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以鼓励经商和种地,大多数地方的人们家里都还有余粮,能够自行对付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可是有些地方地力贫瘠,自然就成了贫困地区,每年能够维持温饱已经不错了,一遇到这样的灾年温饱都成了问题,便开始了举家逃难的生活。

所幸的是洛阳城外早已经建好了几个大院子,用来收容难民,还有几个院落在赶工。

前世依山的乡亲戚也逃过难是发洪水的时候,她对亲戚们的描述还有依稀的印象。据说那时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人们围聚在一起等待着政府的救济和解困。

显然在这些个临时避所比那些帐篷要好多了,依山和诗韵听说这边在建楼后,便跑来参观过。

因为不需要雕细刻,只是收容之所,牢固就够了,而且很多工匠目前都集中在洛阳修建祭天坛,还有些商家大户也有雇用工匠的,现在临时抽调出来赶建这些木楼度相当快。也就一个月的功夫,城西南便出现了八座这样的院子,还有四座院子在赶工中,可以说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还待视难民的多少再行增加院楼。

个院子都是由好四栋两层木楼组合起来的,地方不大,院中央还有一个水井,西南角落里还有一个公共厕所和洗澡间虑得还算周到。每层楼有五个房间,房间不大,床是木板通铺,上面可以睡上一家五口左右的样子。

几院子外面,不少官宦世家和商家大户支起布粥用的木棚官府解决了这些难民的吃饭问题。

虽然难民不少,却因为官府早有准备护秩序有力,整个场面都在可控制范围内。

每户逃难过的难民都会登记在册括人员、原籍、性别、年龄之类的,五口以内的会分在同一个房间多了就按人数分配几间房。每个房间的人都会按人头分发被、褥、衣裳、鞋、袜、锅、碗、箸、勺和一个带有房间编号的木牌,待开饭时间,每个房间便派一个人拿着木牌和大瓦锅按编号顺序排队打粥,除了有些嘈吵,一切都还井然有序。各家的小孩子们也都在院子里玩得热火朝天,完全忘了这是在逃难了。

至于卫生措施,每个房间里也都用醋每日熏蒸,并且运来不少大蒜。官府还专门派了洛阳城里不少医师轮流在各个院子里巡查送药看病,若发现有可症状则迅速向上汇报,以防发生疫情。

依山和诗韵均是好事之人,待两家布粥的棚子搭建起来后,二人便跑去看,虽然她们也想帮忙,不过那些仆役婢子哪里会让她们动手呀!所以,她们只是看着,一边感慨这社会贫富差距太大,而她们则很庆幸生在了富贵人家。

然而看到这些难民之中有不少小孩子,仅是喝粥还真的不能补充身体所需,于是,二人学曾经不知哪个官员干过的事情——规定两家熬的粥必须能插上箸后保证箸不倒。还叫布粥之人每日从厨房里拿几块肥肉放到那粥里一起熬,再加上些盐巴、豆芽,反正这些东西对他们两家来讲只是小意思,对这些难民来说可是难得的呵!不光如此,每日还让人磨了新鲜的豆浆送至布粥棚,分发给那些小孩子们喝。其他布粥的人家见状,也都不甘落后,纷纷效仿。

几位王爷和大皇子也常常到这几个收容难民的院落来视察情况,对这些安排都还比较满意,这个难民收容问题总算是提早防范,收效显著。

洛阳府尹郑勤将整件事情的详细情况上报给了皇帝,皇帝甚是满意,又将这次洛阳收容难民的案例当作典型,向各地派发了公文,准备将这种做法推广开去。各地虽然都有收容难民的不同做法,不过对难民的管理洛阳府的经验还是很值得一学的。

一个多月后,待各户难民都安定下来,洛阳官府又开始调查各人所长,准备给这些人家安排些事情做一做,毕竟这么多人,总不能一直坐着闲吃饭不干活,光领官府的救济了。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