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醉回七九当农民> 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1 / 2)

 我边吃鸡蛋挂面汤,边听四姐说着她的工作。写材料其实主要指领导讲话、文件编写、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等,在九十年代以后统称公文。其实在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这种东西已被锤炼得炉火纯青,大字报、小字报、无中生有的专案组调查报告、拔苗助长的“假大空”典型材料等等。它的格式是固定的,只要填上迎合时代潮流的时髦词语就成了,类似于封建时代的“八股文”,在九十年代一些大学开设了公文写作为公共课,对此我是很不以为然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所谓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经这么一个“八股文”培训班出来的人,文章则都戴上一副千人一面的脸谱,可惜了许多年少。

但你要官场上挣扎,还必须戴上这个脸谱,否则便会被打入“另类”,连一个“好文吏”也作不上,更何谈“好官”了,前生五年县委秘书的生涯使我对这副脸谱的应用更是磨练得得心应手。我把一些公社常用公文的格式、写作技巧给四姐简单地讲述一遍,还给她举出一些例文便于她理解。

“切记,写这些材料不需要漂亮的词语修饰,简洁是最大的特点,它不同于诗歌、散文、通讯,也不需艺术的夸张,和小说是不一样的。”我最后又强调了一点,“四姐,吃完饭了,去看看你们办公室的报纸吧。”我得把国家的政策动向了解得多一些,虽然报纸上不一定都能及时地刊载出来,但这也是当时了解全国动态的唯一渠道,电视未曾普及,全县也只有县委有一台,电台信号太差,只能收省电台一家,电脑?听都没听说过。

四姐把近期的《人民日报》、《J省日报》、《梁州报》都给我抱到她宿舍(办公室主任权真大,连书记的《人民日报》也敢动),拉上门她又回办公室写她的材料去了。

翻开七月份的报纸,7月1日、2日《人民日报》、省报头版头条都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的消息,会议通过了党中央提出的把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可是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我急忙拿出笔摘抄一些要点。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增选彭真等人为人大副委员长、任命陈云、薄一波、姚云林为副总理(此时叶剑英为委员长,邓小平、**等为副总理)。老将都出马了,“四人帮”余党下台后形成的政治真空迅速被务实的老将们填补上来了,看来党中央的纠错平反工作已近尾声。

大会还提出国民经济要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个八字方针对于在十年浩劫造成的国民经济近于全面瘫痪的复苏、提高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这次大会还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中央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政府组织法》、《选举法》、《中外合资企业法》等七部法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