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醉回七九当农民> 20.又出名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又出名了(1 / 2)

 夜里刚下过一场雨。

早晨出来,天蓝得像水洗过一般,雪白的云朵静静地飘浮在空中,大路两旁,成片的玉米绿毡似的一直铺到西边的南洼山下,更远的天边弥漫着一层淡蓝色的晨霭,向阳的坡地大都是高梁,红通通的映红了半个天空,仿佛那朝霞就是它染红的;糜子和荞麦都已经出齐,泛出一阵阵淡绿。这时的黄土高原是极其迷人的,远方冬日光秃秃的千山万岭,只有在这时候才用惹眼的绿色装扮起来。

已晨练完的我站在自家的窑顶上贪婪地望着这一切,望着这片贫瘠而迷人的土地。正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生存、繁衍了多少代,那水是她流淌的血液,植物是她鲜嫩的肌体,当我们再也不能动弹的时候,总又会融入她的身体里。她就像我们人类的母亲,作为一个农民,凭什么不能用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母亲打扮得更漂亮,让大地母亲永远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不正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所要努力做到的吗?

我一路感慨走回了自家的小院。一大早院里就有几个本村的人来串门,他们站在猪圈和鸡舍旁,指指点点评论着,爹在一边笑脸相陪。

自从卖猪食品站事件以后,鱼湾要大队吴家五儿再次名动全公社,这次大家除了因为吴永成除公社一害感到高兴外,更好奇的是喂了八个多月的两头猪就能达到毛重二百六七十斤,这在全公社、全县也是头一家,都用粮食喂是不可能的,知情人透露他们一头猪八个月就赚了一百八十块钱,还奖励粮食三百多斤,这是平常人喂两头猪一年才能赚下的,还要喂猪好把式,用粮食哪来哪么大赚头?于是寻亲托友找关系上门来取经的络绎不绝。

爹和三姐夫问我怎么办?我毫不犹豫,都告诉他们,要富大家富,让农民共同富被裕才是我的理想。本想以前我就想先在本大队把养蚯蚓当饲料介绍出来,可农民惯有的聪明告诉他们得了实惠摸得着看得见的才是真的—他们被骗怕了。现在他们主动上门来是宣传的好机会,如有可能再办个学习班。谁知爹和三姐夫据实相告,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少数脾气不好得人当场置疑:“日哄鬼呢,谁家喂猪用那东西?蚯蚓喂猪鬼才信呢!”乘兴而来,扫兴而去,“吴家老汉和马柳平是实在人,只有他家的五儿才会编这瞎话,哼,真是个滑头!”

本村的人也不相信,头脑活的人每天抽空就上我家来串门观察,看你到底用啥喂猪。三姐也常过来诉苦,她家从一大早到黑夜都有人来串门,五六天下来把她公婆烦得都受不了了。我安慰她过几天人们相信就不跑了。

经过几乎全大队一千多号人的仔细观察,大家得出一致结论:吴家没哄人!蚯蚓这东西能喂猪。效果就是好。于是三三两两又开始上门请教咋样养蚯蚓。只要相信就好办,但这单个教练也不是办法,找到支书胡云珍,把办个蚯蚓培训班的事跟他说了,让他组织。这年头非法办班可不行。胡云珍听了满口答应,这是好事。授课培训由三姐夫负责(他开始不肯怕说不清。这可不行,事情都有个开始,这也是锻炼,担当重任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原打算在大队夜校半天的培训班办了三天,邻村附近的亲套亲、友拉友也都来了。原先胡云珍不坑让外村的人听课,关门赶认可大队外围了几圈就是不走。我跟他说不让听不是个办法才罢了。

一时间邻近大队家家户户忙着堆肥,满口比例、酸碱度新名词,村里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都成了香饽饽,每天都有人请教啥叫酸碱中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