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1.身世(1 / 2)

 听着老妈絮絮叨叨说着家里的事,我心里也倍觉欣然,刚才被李琴撵得满村乱跑的事早就扔在了脑后。起步还比较顺利!虽然咱办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点怨咱一没特异功能,二没惊天本事(什么双料博士、军中奇人、咱就一普通人还是官场不得志、被怨气冲回来七九年的窝囊货)、三没遇上好的机遇(国家政策卡得铁桶似的计划经济),只能扎扎实实地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栽树利国利民、造福子孙,这得干!小砖窑虽然污染环境,但你想想建个不污染的轮窑,一是政策不允许个人干,二是没资金,别说个人了,就是鱼湾大队也拿不出几个钱来。邓大人在后来说得好啊,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位伟人不也说过嘛,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每个毛孔里都是血淋淋的罪恶史。咱现在为了以后的大发展,为了农民早点脱贫、走向小康,只好先牺牲现在一时的小环境,换取以后的朗朗晴空了,先小污染,再大治理,正如八年抗战初期所采取的政策:以空间换时间。

唉,没办法呀,发展才是硬道。就像农村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代价是有点,可你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舍不得一个孩子、套不住狼的话,就会丢掉更多的孩子。不舍孩子还想空手套白狼。那就属于做梦的范围了,起码咱不行。

吃完饭,天已近黄昏,估计也就七点多钟多的样子,四姐还没回来。看来她是在三姐家吃饭了,三姐夫忙得在窑上,是不是连晚上也不回去呢?别让四姐再在三姐家住了,我可就白等了,我这正着急着呢!不行,我得找她去。

跟老妈打了个招呼,说去村里面转一转,可能晚点回来,就走出了家门。

三姐家住的地方离我家有四、五百米,我家住村头,她家就基本上属于村尾了。三姐夫马柳平家里有兄弟四个,没女子。那时的农村,兄弟多了势力也大。他排行老大,家里威信挺高的,三个兄弟也都服气。三姐嫁过去,为人处世各方面在几天内就搏得了一家人的好感,地位渐渐的也越来越高。往年三个兄弟有什么事找父母,父母往外一推,“找你大哥去,听他的”。现在自打她进了门,就变成了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三个兄弟的口头禅都是“找大嫂去,看她怎么说。”。公婆也挺看重三姐的,只要她拿主意定了的事,一般都会照此办理。不过也从没有出过什么大错,倒是这个家越过越红火。几件事下来,三姐夫马柳手对三姐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大事小事先头还是和三姐商量,到后来干脆也省心了,三姐怎么说,他怎么做,提前进入了“模范丈夫”的光荣行列,所以在今年正月里三个挑担(土语,连襟之意)在我家喝酒,商量怎么盖房子、鸡猪集中喂养及今年的打算时,老大、老二问老三,老三的答复提简单:“听老婆的,她说昨干就昨干。”遭到老大、老二的一致嘲笑:“就你,还男子汉大丈夫呢,大豆腐还差不多。”他也不含糊,立马回了一句:“听老婆的话跟党走,多吃豆腐少喝酒。”全村的人提起老马家,人人都说:“他家呀,老大的媳妇当家呢,别看是个婆姨女子,三个好男子汉也顶不上人家的脑瓜子,精着呢!老吴家出来的女子,一个塞似一个。”这些话也不知道是褒是贬,传到爹妈的耳朵里后,老妈也劝过三姐几句:“成了人家的媳妇,你要变得乖顺一点,别像在家当女子似的,整天疯疯癫癫的,要多听人家老人的话,和小叔子们也搞好关系,别你说啥就是啥的,外边村里人说的那些话可不是什么好话。”三姐还挺有理,“哪能怨我吗?我说的他们非要听嘛!你还能不让我说话?妈,我敢说,在他们老马家我要是放了个屁,就是臭的,他们也要愣说成香的。妈、妈,你信不信?”她拉着老妈的胳膊摇晃着。“呸”!老妈朝她头上轻轻地给了一巴掌,无可奈何地笑了,这鬼女子,真把你没法。

我走进三姐家的院里,院子里没有一个人,估计都到砖窑上帮忙去了,还没回来。听见窑里传来两个女子叽叽喳喳的声音。不知三姐和四姐在唠什么。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想吓她们一跳。虽说咱是近四十的人的心态,可前生也没哥没姐的。来到这个家里,有这么多人亲着疼着,不觉间一些小孩恃宠而骄的心理也沾染了不少。毕竟自己小能让人疼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可能在别人的眼里会觉得肉麻、恶心,呸,哪是他们的事,我可管不着。

“你说你这次有没有把握能考上?”我听见三姐在问四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