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说:“我在长沙第一次看到的报纸《民立报》,是一份民族革命的rì报,这报是于右任先生主编的。”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首先到民立报馆会见于,并题“戮力同心”四字,嘉勉于及《民立报》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南京临时zhèng fǔ成立,于被任命为交通部次长。一九一二年chūn孙中山辞职,于亦辞职,回上海继续办报。“二次革命”失败,《民立报》被查封,于避居rì本,从事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陕西爆发了反对陈树藩的斗争。一九一八年一月,胡景翼、曹世英、刘觉民等人在三原树陕西靖**旗,请于回陕主持。八月,于回陕就任陕西靖**总司令,指挥这支武装坚持四年有余,成为北方地区唯一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军事、政治力量。一九二二年五月陕西靖**解体,于于当年八月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了陕事经过,并协助孙中山进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此时,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驱逐了不称职的原校长,请于出任校长。于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三rì,上海大学成立,于到校讲话,宣布就职。翌年四月,李大钊到上海,任该校讲座教授,并推荐邓中夏、瞿秋白到上海大学协助办校。在于和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邵力子、刘觉民等人的努力下,上海大学很快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一所大学。
一九二四年一月,于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提出了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的著明论断,被选为zhōng yāng执行委员。十月,běi jīng政变成功,冯玉祥、胡景翼等邀请孙中山、于右任、刘觉民等人北上。十二月三十一rì,孙中山抱病到京。不久,命于和汪jīng卫等组成国民党zhōng yāngběi jīng政治委员会,处理北方国民党事务。一九二五年,国民zhèng fǔ在广州成立,于被选为国民zhèng fǔ委员。十二月,段祺瑞改组国务院,特任于为内务总长,于坚辞未就。一九二六年一月,中国国民党二大会上,于继续当选为zhōng yāng执行委员。
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于对爱国学生的遇难十分痛心,亲自筹款,帮助陕西旅京学生会安葬死难和抚恤受伤的陕籍学生。后受李大钊之请,赴莫斯科敦促冯玉祥回国参加北伐,并解被刘镇华围困的西安城围。冯、于回国后,于九月十七rì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成立国民军联军,冯任总司令,于代表国民党和国民zhèng fǔ监誓、授旗,并任副总司令。接着,于随援陕先头部队,经宁夏、固原、平凉等地进入陕境。十一月下旬,刘镇华全线溃退,西安解围,于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的名义进驻西安,代行全省政务。十二月二十二rì,于和联军驻陕副总司令邓宝珊发表就职宣言,提出废除旧的政治体制、统一全省财政等十二项整理陕西军政的计划,号召民众“共同起来呀!建设美满幸福的新生活吧!”一九二七年二月,根据联军总司令部决定,将西北大学改建为西安中山学院,还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为革命培养人才。此前后,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发布许多法令,取消苛捐杂税,减少农民地租;政治部和教育厅还翻印了大量革命书籍,并允许各种进步书刊公开发行。在于、邓的支持和大批回陕的旅外学生推动下,全省工、农、学生、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了陕西近现代史上少有的革命高cháo。“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省市党部接连召开讨蒋大会。于在四月二十七rì陕西省党部召集的大会上,痛斥蒋介石“叛党叛国之罪恶”。
宁汉合流以后,国民zhèng fǔ任命于右任为陕西省zhèng fǔ主席,未到任。一九二八年二月出席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被推选为国民党中执委会常务委员、国民zhèng fǔ常务委员,还被指定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同月下旬召开的国民党zhōng yāng政治会议上,又被推为国民zhèng fǔ审计院院长。一九三零年十一月,于在南京出席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被推为主席团五成员之一。这次会上,他被推选为国民zhèng fǔ委员兼监察院院长。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于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九三八年一月,中国**领导的《新华rì报》在武汉创刊,于应邀为该报题写报头;到chóng qìng后,于仍通过屈武与**保持联系。汪jīng卫公开投降rì寇后,他口诛笔伐,并赞成将其永远开除出国民党。于还为《大公报》撰文,首倡将对中国含有蔑意的地名“印度支那半岛”改名为中南半岛。一九四五年九月,**赴chóng qìng谈判期间,曾专程去看望过于。于亦设宴款待**。
一九四八年chūn,于出席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与孙科、李宗仁、程潜、莫德惠、徐傅霖六人竞选副总统,落选后仍任监察院院长。这时,他极力希望通过和谈解决中国问题。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五rì,由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到北平、石家庄等地,与**、叶剑英等**领导人协商和谈事宜。二月二十七rì,颜、章等人返回南京时,于亲往机场迎接。同年4月,国共和谈在北平正式举行。李宗仁原拟派于作为特使去北平,于亦欣然受命,并做好了动身的准备。但正在北平参加和谈的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认为,于暂不离开南京可以促使南京zhèng fǔ批准和谈协定,待南京zhèng fǔ批准和谈协定后,由于到北平主持签字。李宗仁接受了张治中等的建议,于遂未能成行。周恩来闻知,对于的处境十分担忧。当国民党和谈代表黄绍和代表团顾问屈武携带《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去南京复命时,特别请屈武到南京后立即转告于,“如果南京zhèng fǔ拒绝批准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我们渡江占领南京时,希望于先生在南京不要动,到时候我们会派飞机接他来北平,将来同张澜、李济深和沈钧儒先生一道,组织新政协,我们一同合作。”屈武到南京后向于转达了周恩来的意见,但这时他已身不由己。四月二十rì,国民党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军政机关撤往广州,于被“护送”至上海。二十五rì由沪抵穗,继续主持监察院院务。七月十六rì,国民党中常会正式决定成立挽救残局的最高决策机关zhōng yāng非常委员会,蒋介石、李宗仁为正副主席,于是九委员之一。广州解放前于到香港,十一月二十六rì奉召到chóng qìng,二十八rì离渝,二十九rì被迫飞抵台湾;原配夫人高仲林、长女于芝秀等亲属仍留在大陆。暮年孤独无依,深念大陆亲人,抑郁苦闷,无以释怀,于一九六二年一月二十四r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国殇》的人间离情绝唱。于是近现代学术成就最高的书法宗师。他编著了易识易写、准确美观的标准草书,自成一家,被誉为当代“中国草圣、书圣”。他的草书,根基于北魏,宗法于章草,融会四体之妙,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了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境地。海峡两岸同胞,都视“于草”为瑰宝,能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一九6sì年十一月十rì病逝于台湾。
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rì,先生在台北谢世后。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rì,他在rì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rì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