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大唐之龙傲天下> 第183章 历史的逆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3章 历史的逆流(二)(1 / 2)

 第183章 历史的逆流(二)

武则天说道:“传旨,李孝逸为左翎卫大将军,领松州道行军大总管,领兵三十万进攻宁远,平定许王叛乱。”

作为兵部尚书的刘仁轨,也一起躬身答应遵旨。他和刘伟之一起在皇宫和武则天商议的,他们认为把李孝扣在长安,只要他不返回宁远,就没问题。可李孝见机很快,在圣旨下达准备把他调入三省的时候,竟然逃走,而且是把上官婉儿一起带走的。连上官婉儿的母亲也一起失踪,这证明李孝识破了太后的意图。

既然已识破太后的计谋,李孝反也没什么奇怪的。刘仁轨觉得李孝没有成功的可能,他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些人是忠于李唐江山的,李旦无能以至大权旁落。武氏外戚专权,太后淫乱后宫的事情时有传出,像裴炎、郝处俊这些人都希望李孝能主政,夺回势微的皇权。可李孝却根本没瞧起朝中这些人,那他们怎么可能支持他。

徐敬业谋反派了很多人联系朝中大臣,但他只是赐姓,并非皇室成员,不会有人支持的。但李孝不同,他是皇上嫡出的儿子,可李孝偏偏不联系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

忠于皇上,但自己的官位、家族地位同样重要,刘仁轨在平定高句丽的时候受到高宗李治的重用,还不如说是受到武太后的重用。他成为兵部尚书,对武则天还是很感激的。加上李孝清高不屑于朝中大臣,所以认为应该击败他,也就欣然领命。

事情已然定下,当然再不研究什么,具体如何作战那是领兵大总管和兵部的事情。刘仁轨算是有勇有谋的将领,说道:“太后,臣认为李孝既然已反,他的地方是占据吐蕃的,论钦陵无时无刻不想夺回这些地区,我们是不是联系吐蕃方面牵制李孝的兵力,那样就可事半功倍。”

他的话一说完,程务挺马上站出来:“刘大人,许王只是我大唐内部的事情,他虽反,但也是李氏皇亲。吐蕃是大唐世仇,我们怎么可以联系外敌,一旦吐蕃参与,我们和宁远两败俱伤的时候,用什么阻挡吐蕃的进攻?”

刘仁轨的话如果传到李孝耳朵里,他必然第一个杀刘仁轨。程务挺的话让刘仁轨脸红,他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谈,作为领兵大将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可程务挺却指出,李孝是内部战争,刘仁轨这是借敌人之手打击自己人,有卖国的嫌疑。

本来有些人认为李孝兵锋很强,刘仁轨这么做也是正常的,可程务挺这么一说,很多人都把嘴闭上。也是,吐蕃才是大唐的敌人,群臣这一沉默,武则天心里一惊,不好!李孝虽然没什么动作,根据百骑尉报告,李孝并不接触朝中大臣,但此人太鬼,暗地里接触什么人难保。

武则天冷声说道:“虽然吐蕃也是大唐的敌人,但他们却没有夺大唐之心,李孝却想夺取皇权,刘尚书也是一条好计谋,联系吐蕃使者,我们看看是否可以联合行动。”

程务挺死心眼:“太后不可,那样会让吐蕃趁机占领玉树和松州地区,有愧先皇的重托。”

武承嗣跳出来:“程将军,你一再阻止和吐蕃联合是什么意思,你和李孝有数面之缘,难道你已投靠许王?是想帮他夺位吗?”

“你……”程务挺只是眼光放得远一些。他也不了解李孝,在刘家集进攻李孝,双方并没有什么接触。这次也不过是从大唐利益出发,但他看不惯武家的人,到处污蔑朝臣,武承嗣和武三思什么意思,他也清楚。坊间已有传闻,武承嗣向太后建议废掉李旦,太后登基,在一些场合武三思还说过,太后如果登基,他们都是亲王,武承嗣还可能是太子。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 安装最新版。】

这让忠心大唐江山的人很是担心。程务挺这个人有些死心眼,听武承嗣这样诬陷之词,当时大怒:“武大人不要血口喷人,我只是维护大唐江山,许王和我有什么关系?”转头对武则天说道:“太后,臣只是要防备吐蕃狼心,并无他意,请太后明察。”

程务挺一直领导西北对抗吐蕃,也因为夺取北庭战功才调回京师的,武则天淡淡的说道:“本宫知道,程将军不必介怀。北方契丹不稳,我们对宁远用兵不能不防,程将军为幽州刺史北上防御契丹。”

一句话把程务挺赶到幽州去了,其他人再不敢说话。武则天扫了周围一眼,见再没有人反对,说道:“有事上奏无事散朝。”

侍御史樊文出班上前说道:“太后,臣有本奏。”

武则天见是自己提拔上来的樊文,也就说道:“何事?”

樊文煞有其事的说道:“臣前些时候去河南道巡查,路过嵩山之时发现一块石头,光闪闪的显现祥瑞之色,就带回来。太后平定徐逆反叛,天下安稳,江湖清平,臣找术士观之,说这是瑞石,只有天下出名主,才能出现,特带来献给太后。”

这明显是马屁之词,但谁也不敢说反对。武则天心里明白,也就说道:“什么瑞石请呈上来。”

樊文小心的在怀里拿出一个锦包,打开确实事一块石头,闪闪发光五颜六色很是好看,像是琥珀一样。武则天接过来看了半天,说道:“果然是瑞石,将此石传于百官。”

众大臣接过来一一传递观看,赞叹连连。樊文说道:“太后,天降瑞石,证明太后称制是王兴之兆,臣认为太后应称帝,以顺天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