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第11章 他人举荐——做官的捷径?(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他人举荐——做官的捷径?(2)(2 / 2)

五、范雎妙语说秦王

范雎最初在魏国做官。一次,范蠡随从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因为他能言善辩,就私底下送给他金子及酒食。须贾以为范雎向齐国泄露了魏国的机密,回国后便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下令鞭打范雎,折断了肋骨,打脱了牙齿。范雎只好装死,然后逃到了秦国。

有人把范雎推荐给秦王。秦王召见范雎时,范雎假装不识道路走入宫中巷道。秦王乘轿舆前来,宦官怒声驱赶范雎说:“大王来了!”范雎故意胡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秦国只有王太后和穰侯而已!”

秦王听见了,便屏退左右随从,下跪请求说:“先生有什么指教我的?”

范雎却只是说:“是的是的。”如此三次。

秦王又说:“先生到底不愿对我赐教吗?”

范雎才说:“我哪里敢呢!我流亡在外,和大王没有什么交往,而想向您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失误的大事,关系到您骨肉亲人。我即使愿意效忠,却不知大王的真心,所以大王三次下问我都不敢回答。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出,明天就有处死的危险,但我还是不敢回避。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所裨益,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我只怕我被处死之后,天下的贤士都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再投奔秦国了。”

秦王说:“今天能见到先生,是上天为了保存秦国的基业而把您赐给我的。无论事情大小,上及王太后,下至大臣,希望您都一一对我指教!”

范雎于是下拜,秦王也急忙回拜。范雎这才说道:“以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对付各国,就好比用韩卢那样的猛犬去追击跛脚的兔子。而秦国却坐守关外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击崤山以东,这是穰侯魏冉为秦国的谋划不忠心,但是大王您的方针也有失误。”

秦王说:“我想知道错在何处!”此时,左右随从有不少人在侧耳偷听,范雎不敢提及内政,于是说:“穰侯越过韩国、魏国去进攻齐国的刚、寿两地,不是好办法。当年齐王向南进攻楚国,破军杀将,开辟千里土地,而最后齐国连一尺一寸领土也未能得到,难道是齐不想要地吗?实在是因为地理形势无法占有。而各国看到齐国征战疲劳,便起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军,使齐国几乎灭亡。这个结局就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造成的。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而近攻的方针,得到一寸地就是一寸地,得到一尺地就是一尺地。魏国、韩国位于中原,是天下的中枢。大王如果想称霸,必须接近中原之地控制天下枢纽,以威逼楚国、赵国,楚国强就收伏赵国,赵国强则收伏楚国,楚国、赵国一旦归附您,齐国就不知所措了。齐国再归附,韩国、魏国便是秦国掌中之物了。”

秦王听了,连声说好,于是以范雎为客卿,与他商议国家大事。

范雎说秦王,有着各种目的。首先,范蠡是为了自己。范蠡在魏国受屈,希望能投靠强大的秦国,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干禄”。其次,范蠡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说服秦王改变原有的政策,听从自己的意见,这是“谏主”。第三,范蠡的身份毕竟是一个外来者,担心自己的提议会为个人招来祸端。因此,范蠡并不是一下子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端出来,而是投石问路,试探着说出,这是“全身”。范蠡提出的最有建设性的意见是要秦王远交近攻,先联纵,然后再各个击破,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这是“联纵”,也是“谋国”。因此,范蠡的这一番话,为秦王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析透彻,有理有据,得到了秦王的重视。

六、陈平被旧友推荐见刘邦

陈平(?—公元前178年),西汉阳武(今河南南阳一带)人。他足智多谋,用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文帝时,陈平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定都彭城,刘邦屯兵汉中。这时,殷王司马卯反叛楚国,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前往讨伐。陈平用计,败降了殷王凯旋回来,项羽拜陈平为都尉,并赏赐黄金二十镒。

陈平回师不久,刘邦却乘机攻下了殷地,俘虏了司马卯。项羽大怒,痛恨司马卯反复无常,以致迁怒于陈平。陈平知道大难临头,又知项羽失道寡助,终难辅其共建大业。于是,陈平携着一柄短剑走小路逃亡,打算归依刘邦。

且说陈平逃至黄河边上,可巧一只船划过来。陈平上了船,船夫把陈平上下打量一番,但见陈平衣冠整齐,一副富家子弟模样,心怀叵测地嘀咕着什么,而后,一个站在船头,一个站在船尾,把陈平夹于船中央。

陈平一想:“糟了,原来他们是黄河上的盗匪。见我这模样,一定以为我身上带着什么金银财宝。谋财害命怕是在所难免的了。但我不习武事,远不是他人对手呀!”陈平灵机一动,三下五除二剥掉衣服,扔至船夫脚边,光着身子站着说:“老大,我也会摇船,助你一臂之力帮你俩快点过河吧。”两个水盗见陈平毫不介意地脱下了衣服,知道遇上了个穷光蛋,只好自认晦气。

陈平逃到了河南修武。在旧友魏无知部将的推荐下拜谒汉王刘邦。陈平昔日救过刘邦一命,今日又前来归顺,刘邦自然万喜,即赏赐陈平酒食。刘邦说:“你一路风尘,吃过饭后,就去休息吧!”

陈平说:“我是专为一事而来的,要说的话很紧急,不能超过今天。”

刘邦邀了陈平入房,问:“你有什么急事呢?”

陈平毕恭毕敬地说:“汉王要打败霸王,可赶快发兵去攻彭城。彭城是霸王的老窝,抄了他的老窝,堵住他的后路,楚军一定心慌。军心一乱,霸王就容易打败了。”

汉王觉得陈平的见解确实不错,与张良的主意不谋而合。便问:“你在楚营里作什么官?”陈平说:“做过都尉”。汉王说:“我也拜你为都尉,好不好?”陈平磕头谢恩。汉王一高兴,又加了一句:“我还要你监护军队,当个参乘。”古人乘车,御车人居中,尊者居左,另一个居右以备倾侧,谓之参乘,只有最亲信的人方能获此美差。陈平归汉,即受此重任,足见刘邦对陈平的重视。

那些平时最接近刘邦的将军们见陈平一下子得到了这样的重任,就纷纷议论起来。说陈平光身来到这儿,来历不明,谁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于是,故意打探陈平,向他送礼、送钱,陈平来者不拒。这下,他们便抓住了陈平受贿的小辫子,共同推举绛侯周勃和灌婴去向刘邦告发。

周勃和灌婴对刘邦说:“陈平外表漂亮,可是品格不好。听说他在家里与嫂子关系暧昧,一到这儿就仗着管理军队的职权,贪污了不少金钱。大伙认为这种品行不端、贪图贿赂的人不配受到大王的信任。”

魏无知说:“我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大王责备的是他的品行。现在,楚、汉相争,要想胜过敌人,就得有人为您献出奇妙的计策来。品行端正当然也很重要,可是就算找到一个讲信义的君子,或者讲道德的孝子,这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君子和孝子能辅助您把霸王打败吗?大王只要看陈平的计策好不好,不必去管他是否偷过嫂子。如果陈平没有才能,不能辅助您夺取江山,那我便甘愿受罚。”

刘邦觉得魏无知的话也不无道理,但心里仍不踏实,便把陈平叫进来:“你原来帮助魏王,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霸王,现在你又跟随我,这是什么原因呢?”

陈平从容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却不一样。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网罗天下豪杰于麾下,所以不远千里而来。我光身来到这儿,因为什么都没有,才收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要是大王听信馋言,不重用我。那么,我收下的礼物还没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带着一把骨头回去,这就是大王的盛恩了。”

陈平坦然陈言,话中有话。刘邦疑虑顿消,对陈平倍增好感,遂安慰陈平一番,又给了他重重的赏赐,拜官为中尉,监护所有的将军。诸将默然,无言以对。

有了刘邦的信任,陈平从此百无禁忌。陈平在治理军队时大刀阔斧,游刃有余,渐渐获得将士的好感;在运筹战事时,他深谋远虑,奇计迭出,成为刘邦不可或缺的股肱。

陈平择主而仕,是其大智使然。只要与范增相较,便可见出他的高明。范增明知项羽不可为,却疏于变通,结果落得身败名裂。陈平可仕则仕,不可仕则去,终于能显身扬名。

七、萧何月下追韩信(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