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第25章 选择赏识自己的君王是获取支持的前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选择赏识自己的君王是获取支持的前提?(2 / 2)

这年十月,王猛第三次迁官,为吏部尚书,不久,再迁为太子詹事、左仆射。十二月,又迁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王猛一年之内,五次迁官。此时,王猛仅36岁。以后,王猛又任丞相、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王猛身兼数职,权倾内外。

在中国古代,像王猛这样的谋士,要想建功立业,必须选择好辅佐对象。如所择非人,即使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亦是徒劳。只有所辅对象英武有为,谋士的才干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干一番事业。王猛择明主于患难之时,苻坚识英雄于草创之先,君臣二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而,二人能在十六国纷乱的年代里大显身手。

王猛自升平元年(公元357年)至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前后辅佐苻坚18年之久,竭尽全力,倾其文韬武略,的确干出了一番事业来:他流放尸位素餐的庸官,拔举幽滞贤才;外修兵革,统军灭群雄;内崇儒学,劝课农桑。而其君主苻坚对王猛则放手重用,信任备至,史称:“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苻坚自己则“端拱于上”(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这使得王猛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军政,工作效能因此大大提高。在君臣二人齐心协力的治理下,前秦国富兵强,战无不克,成为当时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并且初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前秦境内,也是一片小康景象。

王猛对前秦功不可没。苻坚曾情不自禁地夸奖王猛:“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苻坚把王猛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可见信宠之重。而王猛却十分谦虚地回答道:“不图陛下知臣之过,臣何足以拟古人!”苻坚又肯定地说:“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认为王猛胜过姜太公。苻坚还经常教导太子苻宏和长乐公苻丕等人:“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iiread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六月,王猛积劳成疾,病情日益加重,苻坚亲自为之祈祷,并派侍臣遍祈于名山大川。其间,王猛病情略有好转,苻坚欣喜异常,特地为之赦免诛死以下罪犯,以示庆贺。七月,王猛病势转危,苻坚亲到王猛家中探望,并问以后事。王猛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在生命弥留之际,向苻坚进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毕而终,时年51岁。苻坚悲痛万分,三次亲临哭祭,并对太子苻宏说:“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苻坚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谥为武侯,如蜀汉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一样。苻坚常把自己与王猛的关系比之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但刘备长诸葛亮20岁,而苻坚却小于王猛13岁。所以,尽管有君臣名分,苻坚却始终把王猛视为兄长。现在王猛离他而去,使苻坚顿如失去左右手,他时时沉浸在怀念王猛的悲痛中,常常潸然泪下。过度的忧伤与焦虑,使苻坚在王猛去世后半年就须发斑白了。苻坚在王猛死后最初的年份里,恪守王猛遗教,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处理国政,并迅速灭掉苟延残喘的前凉和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及西南夷都遣使前来朝贡。东晋的南乡、襄阳等郡也被攻夺下来。前秦臻于极盛。遗憾的是,苻坚后来忘了王猛的临终遗言,在王猛去世8年后,兵败淝水(今安徽境内),统一天下的愿望化为泡影。苻坚在淝水惨败后痛悔自己忘记王猛遗言而铸造成的大错,但后悔已晚,终成千古之憾。然而,无论怎样的结局,我们都可以把王猛与苻坚视为君臣相得的典范。正如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评价的那样:“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大臣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这两位明君贤相的配合,造就了前秦这个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朝代。(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