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第99章 伴君如伴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章 伴君如伴虎?(2 / 2)

周新在浙江时有很多事迹被人传诵。周新初入浙江境时路过一片空地,发现一群飞蚋绕着马头来回乱飞,这种一般人不会注意的现象却引起了周新的注意,他马上让人仔细观察,果然在树丛中找到了一具死尸。死尸身上除了一方小木印外一无所有。周新仔细观察这颗木印,凭他丰富的破案经验,看出是用来印在布上作为记号的印,据此,他判定死者为布商。于是,周新秘密命令手下装成买布的人到市场上去观察各个商号里的布,终于发现了跟这颗印相符的布。通过逮捕审问这个布商,把伙同杀人抢布的强盗全部缉拿归案。周新见微知著、决疑善断的能力令人佩服。还有一次,一个商人天晚回家,因为怕遇到劫道的人,就把钱藏在一个祠堂外面的乱石堆里,回家后告诉了妻子,但第二天早晨去找钱时却发现所有的钱不翼而飞。商人到周新那儿去报案,周新觉得其中大有文章,把商人的妻子传来审讯。果不其然,事情与她有关。这个商人的妻子有一个奸夫,看到商人突然归来,来不及跑便藏在屋里,听到了商人的话,半夜等商人睡着,乘机去取走了钱。周新还查明了一些诸如此类的案子,都是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案情,显示了他善于观察分析的过人才能。

周新对贪官污吏的查办也是不遗余力的。有一个县官素有贪声,周新便去微服私访,故意冲撞了县官,县官将他拘捕起来,下进了县狱。这正中周新下怀,他在狱中与犯人交谈,了解了县官很多贪赃枉法的事实。之后,周新表明了自己身份,县官诚惶诚恐地前来谢罪,但周新没有理他这一套,回去就弹劾罢免了他。一时间,周新名声传遍天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和包拯、海瑞媲美的清官,下场却极其悲惨。

永乐皇帝手下有一个凶狠的爪牙,就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这个人是入了《明史·佞幸传》的。纪纲本来也是个诸生,在朱棣还是燕王、起兵夺取帝位时,投效了朱棣。纪纲善于骑射,诡谲狡黠,善于揣摩人的意向,受到朱棣的宠幸。朱棣当了皇帝后,封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命他掌管亲兵,并负责治狱。朱棣本是篡位夺取政权的,知道很多官吏和百姓都反对他,急需巩固自己地位,心毒手狠、毫无人性的纪纲正好能顺从朱棣的意思。纪纲充分发挥锦衣卫的特务职能,四处派出密探刺探臣民的私下活动,极尽诬诋构陷之能事,成为永乐帝政权赖以巩固的重要支柱,永乐帝当然把他看成肺腑忠臣。在永乐皇帝的支持和怂恿下,纪纲等人无法无天,无恶不作。纪纲曾经多次伪造诏书,勒索盐商的盐四百余万,夺官船二十只,牛车四百辆,将这些盐载入私库,构陷大商人数十百家,搞得人人倾家荡产。纪纲打算买一个女道士为妾,但都督薛禄先得到了这个女道士,他怀恨在心,竟然在宫廷大内将薛禄打得头破血流,几乎死去。纪纲还阉割了良家子数百人充当自己的奴仆,甚至皇帝诏选妃嫔时已经选中的人,他也敢私自纳取。凡是得罪了皇帝要被杀掉的内侍、文武大臣,纪纲都把他们弄到家里,给他们好吃好喝,洗澡沐浴,答应在皇帝面前请求赦他们的罪。等把人家的金钱骗取干净,忽然将他们押出去斩首。而周新正是得罪了这样一个阴险狠毒的家伙。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一次,纪纲派他手下一个千户王谦到浙江办事,王谦作威作福,广收贿赂,无法无天,周新打算按法律制裁他。王谦听到风声后逃之夭夭。后来周新进京办事,路经涿州遇到了王谦,马上令手下将王谦逮捕,羁押在涿州。王谦从狱中逃跑,到纪纲面前哭诉。纪纲指使狗腿子庄敬、袁江、李春在永乐皇帝面前制造罪名诬陷周新。永乐皇帝果然大怒,命令逮捕周新。锦衣卫的人在路边就将周新打得体无完肤,然后带到京城。倔强的周新当然不服气,对永乐帝抗声自辩道:按照您的命令我作为按察司长官行事,与都察院相同,我现在奉诏擒奸恶,为什么给我定罪?一意孤行的永乐帝盛怒之下命令处死周新。周新临刑还在大呼:“生为直臣,死当做直鬼!”过了不几天,永乐帝就后悔了,问周新是哪里人,别人告诉他是南海人。永乐帝叹息说:岭南还有这样的人,冤杀他了。据说后来,永乐帝经常恍恍忽忽好似看见有人穿着绯衣站在太阳里,他自我安慰说:周新已经成神了,正在为我惩治贪官污吏。以后纪纲罪行败露,被永乐帝诛杀,周新的冤情大白于天下。但是这个与海瑞同乡的直臣已经再也不能复生了。

周新为官廉洁,日常生活非常朴素。周新的妻子也有节操,在周新还未做官的时候,全靠妻子缝纫过活,到周新做了大官以后,同僚的内眷请周新夫人赴宴,她还是荆钗布衣像个农家妇女。那些同僚内眷们都很惭愧,纷纷改换了自己的衣饰。由此可见,周新家是多么清贫了。

周新的廉洁和纪纲的贪酷,永乐皇帝心中未必不知,但是在他看来,纪纲是他巩固政权的忠实爪牙,皇权的巩固是大于一切的,比起一时的治贪惩恶来当然更是当务之急,所以在纪纲的劣迹还没有对他的皇权构成威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站在纪纲一边,牺牲了周新。皇帝的这种权术思想永远是周新这种“清官”无法参透的。封建时代类似于周新这样的清官究竟在皇帝心中分量如何,我们也可以一目了然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