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坎坷潇洒走一回——侠的人在江湖(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坎坷潇洒走一回——侠的人在江湖(三)(1 / 2)

 坎坷潇洒走一回——侠的人在江湖

(三)

韩云波

这还了得:不仅如此,江湖侠客还干预政治,帮助诸侯作乱造反,帮助豪强在乡里飞扬跋扈。

是可忍,孰不可忍!

汉初实行黄老政治,让一切自由发展。双文帝是仁厚之君,对江湖听之任之。可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那里,就决心要整顿弊政、锐意改革了,他着重打击的重点,一种人是居位自傲、不服管束的诸侯,另一种人就是以江湖之道控制地方的豪强游侠。

济南裥氏为侠于郡中,势力非常之大,宗族三百余家,拥有自己的宗族武装,又罗致了大批高手,无人敢惹,历任济南郡守都畏他如虎,奈他不何。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决心要治一治这些豪侠。郅都是当时有名的酷吏,主张执法从严,无论宗室贵族、列侯大臣,他都敢于不避锋芒,因此得了个外号叫“苍鹰”。苍鹰到了济南后,忽然重兵包围涧家,擒住为首之人,当场宣布罪状,明正典刑。从此拉开了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大批诛杀豪侠、打击江湖的序幕,到汉武帝,继承他父亲景帝的作风而变本加厉,大用酷吏如宁成、周阳由等,每到一处,必使豪侠血流成河。其后,汉武帝亲自参与主持处死天下第一名侠郭解的案件,正式把庙堂和江湖摆在一个尖锐对立的位置上。

细究起来,汉武帝杀郭解,并不是因为郭解犯了什么弥天大罪,这次事件,只是一个借口,只是汉武帝诛锄江湖决心的一次表示,同时也标志着庙堂与江湖正式开始了不可调和的尖锐对立。

汉武帝即位的第三年。即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向武帝献计说:“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好猾,儿所谓不诛而害除。”(《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茂陵是汉武帝为良己建的陵墓,其地有重兵把守,这里主父偃的决策,表面上说茂陵刚开始修建,需要“内实京师”,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招商引资。其实这次迁徙,完全是强迫性的,且迁人茂陵的人都是拥有三百万钱以上家财的豪家大户。他们迁走之后,自然本能在原籍作威作福,他们多年经营的江湖关系网一下子让朝廷撕破了,而经营多年的不动产,又乐得让朝廷拣了一个大便宜。再说,这些人迁到茂陵,在天子眼皮底下,有重兵守着;而且大家都财雄势大,谁也不怕谁,谅必一时翻不了天,由于重点并不在“内实京师”而在“外销好猾”,所以河南大侠郭解尽管没有三百万的家财,还是被列入名单,经皇上核准、签发地方交付执行了。

朝廷的初衷,原以为一迁则万事大吉,大家都乖乖地不再行江湖之事,“此所谓不诛而害除”,很快便被证明并未达到目的。郭解本来不富,因为严令迁徒,“诸公送者出千余万”,一下子竟超出标准好几倍,成了大富。而负责报送郭解材料的杨县椽,也在一夜之间不明不白地丢掉了大好头颅,据说是郭解的侄子所为,谁知道呢?郭解到关中,不几天又成为关中第一名侠,江湖中人、官府中人都争着和他结交。杨县椽之父杨季主想为儿子报仇,被人杀掉,杨家人到长安告“御状,也在京城不明不白死掉。

这还了得:

朝廷传下旨意,全国通缉郭解。

郭解将老母安置在夏阳,自已从临晋出关。守关的籍少公并不认识郭解,但久闻郭解的侠名,一时侠义之心起来,开关放他东去。官兵追到临晋,少公发誓为郭解保守秘密,自杀身亡。郭解最后逃到太原。由于这次朝廷下定了决心,终于还是把他抓住,押送长安。在牢中,办案的人也有仰幕他侠名的,清点积案,他所犯杀孽皆属朝廷大赦范国,落得个皇恩浩荡。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