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人趣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趣二(1 / 2)

 6.官趣

江湖老人很可能还提醒后辈人物,在江湖中固是不要乱惹,但见官则更是避之则吉。

“官”的威风不用多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在江湖上行走的官当然更有两把刷子。写官之风也是从梁羽生起的,《龙虎斗京华》中太极丁派掌门人丁剑鸣若不是与退休官员索大人、索善余来往密切,且不听师兄柳剑吟的劝告,哪里会送掉性命?《白发魔女传》中给官(入江湖的官,尤其是“大内卫士”)定了一个义,曰“鹰爪”,曰“鹰爪孙”,这自然不是好词。这部书中写了一个慕容冲、一个李天扬,都是官性与人性对立的人物,李天扬为了当官,竟休妻再娶官大人的干金,更是令人不齿,好在这两人都弃官而归于江湖,总算有些光明的尾巴。当然这书中还写了卓一航的祖父卓仲廉、父祖卓继贤的形象,还写了抗敌保国的江山柱石熊廷弼、袁崇焕的形象,这给以后的武侠小说的官的形象提供了类型基础。——朝中有忠臣与奸臣之分别,区别是忠臣的命运往往不大好。如熊廷弼、袁崇焕、于谦……等等;奸臣则耀武扬威又里通外国,如九千岁魏忠贤(他虽不是官,却是官们的干爸、干爷,更厉害)。江湖中则有“鹰爪”出没。

历史人物(官)我们在此不提,专看属于武侠小说的官。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的张召重,很像梁羽生笔下的慕容冲;《碧血剑》中的安剑清则像李天扬,所不同的是金庸让他们一条道走到黑、死不悔改;而梁羽生则让他们弃暗投明。恐怕还是走到黑的可能更大。

金庸笔下的官,以《连城诀》中的荆州知府凌退思写得较深,也较特别,他不图升官,却想发财,温文尔雅地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天龙八部》中将云南大理国的君臣一古脑地写成武林人士,都是武功不凡,这恐怕无人可比。而写官、写官场写得最绝的应算《鹿鼎记》无疑,韦小宝及身前身后的各种官的形象以及官场学问、经验、规矩、真相、假相,都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一学为官之道。

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及诸葛先生一改官为“鹰爪”的形象,算是一大贡献。不过其中真正写得好,写得刮刮叫的还是《骷髅画》中的文章、文大人。此人当官有术,见风使舵,了不起呀了不起。

司马紫烟的《荒野游龙》中,几乎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写出了和亲王,九门提督龙锦涛,及主人公谢文龙(提督衙门的捕快),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独孤红的《铁血柔情泪》中的大太监刘谨手下内行丁总教习“霸王”项刚,身在公门而居然一身豪气,少见少见。

7.儒趣

在武侠小说中大写书生,这也是从梁羽生开始的,卓一航还算是开始,不大酸气,后来的一些文武双全的侠客,不见文气冲天也酸气冲天,到处写诗吟词,弹琴闹酒。

金庸笔下也有几位名书生,但形象与梁羽生的人物不大相同,《书剑恩仇录》本是一段雅事,中间也有几个雅人,如陈家洛举人,余鱼同秀才;但雅事成悲剧,雅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陈家洛心胸不广,余鱼同心气浮躁。这大约是书生的共同毛病,金庸算是看透了。我们还记得余鱼同出场的情形:一把金笛,耀眼生光,满口调侃,趾高气扬,“我是君子和而不同之同,而非破铜烂铁之铜也”云云,令人感到这家伙是要犯错误的,结果果然犯错误了。直到他烧坏书生的小白脸才算“改造”完毕,回归工农路线。

金庸自此不写书生为第一主人公。《射雕英雄传》中的书生朱子柳(他是状元书生,又是宰相官儿,后又当了武林书生)被小姑娘黄蓉调佩得暴跳如雷又自惭形秽,而黄蓉父亲饱读书籍,却非孔孟可笑腐儒,号为“东邪”。《天龙八部》中的段誉读书读成了“痴”(他的身份是王子、皇帝,不算地道书生);《鸳鸯刀》中的袁冠南则读书成酸狂。

诸葛青云小说《生死盟》中的“紫竹书生”算是一个正派人物,但书中的形象却刻画得不够饱满,倒不如萧瑶的师叔辛东坡——辛弃疾之辛,苏东坡之东坡一那么鲜明。只不过该先生到处吟诵苏、辛词句,使人担心他容易暴露目标。

古龙笔下有许多人物学问不小,智慧更发达,但只有浪子特色,不见书生酸气,这也可以算是一奇。

8.老趣

中华民族尊老敬贤,那真是没啥可说的。武侠小说中的人物,越老武功越高,越老人越值钱,越老越神乎其神。金庸笔下的东邪、南僧、北丐、西毒、老顽童、瑛姑等都活过了一百多岁,北丐、西毒倒是死了,老顽童与瑛姑在《神雕侠侣》的最后居然还老树开花,百岁之人入洞房。《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及少林寺的渡厄、渡难、渡劫也都是年过百岁之人,相比之下,少林空闻、武当宋远桥等六七十岁、六八十岁的人,那只能算是年轻得很。大约是练武能使人延年益寿。这没啥问题。人老而死是正常的,老而不死才是传奇人物么。问题是,少林之三老,年过百龄还与张无忌打架,且武功不减、气力不

虚,这才是真正的稀奇,使我想也想不通。运动员到四十岁不退役的已很少见,但武术大师居然能百岁而气不虚力不亏,就很难得了。

金庸还算是注意一点分寸,让殷天正在与少林三老僧打过架后,气绝身亡(并未受伤,而是气虚而绝、力竭而亡),算是一个清醒的点缀。

人言西方女士不能问其年龄,我看中国老人也不能问其年龄,武侠小说中的一些老人,倘若算起年龄来,准将不老的人吓死。

古龙前期小说中也有很多奇老,如前面提到的“海外三仙”以及平凡上人的少林两师兄便是,而《长于行》中的矮史仇虎,更不知几大年龄矣。《楚留香传奇》中也还有不少“遗老”,如“天罗地网”那一对高女人与矮丈夫夫妇,就“谁也不知他们多大了”,而石观音女士至少七老八十岁还驻颜有术、貌美如花,搞得男人们神魂颠倒。丁情的小说《边城刀声》则更不像话,将古龙的《武林外史》中的王怜花这位五代之前的人物搬进小说搞生物工程研究。

默余生的《天涯情侣》中男女主人公是明朝中期人,而他们的师父则是“南宋时人”,想想看有多大了?曹若冰的《血箭屠龙》中的主人公的师父则老实点明“有八百余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