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战神韩信传奇> 2. 第二回 相濡以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 第二回 相濡以沫(1 / 2)

 战国时淮阴是一个大商埠,是南船北马的交汇处,这里商机无限,吸引了许多逐利的各国商人。城中酒楼食肆鳞次栉比,粮店、杂货店,丝绸布匹店和兵器店也随处可见,市面繁荣,百业兴旺。

韩家老宅在城北的一条小巷里,一座独立的小院子里有几间砖瓦房。韩家搬迁时只留下一些粗笨的家具,除此家徒四壁。韩母带着韩信逃到这里后便请人去涟水镇打听韩家的情况,回来说韩家已烧成一片烂地,韩母等到了几天,仍不见到韩佰义回来,预料他已被害。

韩母痛不欲生,看着怀中刚满月就没了父亲的韩信,想起韩百义最后的嘱咐,韩母强忍心中的悲痛,咬紧牙关活下去。她决心把韩信养大,为韩家保留这点香火。可幸韩佰义挂在她肩上的包袱里有一斤多的黄金,黄金是上币,一斤黄金值一万个铜钱。战国时钱贵物贱,十个铜钱就能买一斗米,二十个铜钱就能买一匹布。有了这笔钱,他们只要节衣缩食,应衣食无忧。

韩信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大,韩信自小就很聪明,刚到六岁,韩母就教韩信认字,教材是一部《孙子兵法》。原来在一次收拾房屋中,韩母在偏房里发现了一个地窖,地窖下面有两个木箱,打开是两箱竹简,韩母拿起来看,原来是孙子兵法和行兵布阵、描绘山川地理的书。在孙子兵法下面还有一把青铜剑和一封用白绢写的信,是韩信的祖父写给当时的剑术名家田仲祖父的,说韩家若有难,请照看他的后人。

韩母把剑和信珍藏好,她要等韩信长大后,才把剑和信交给他,要他去拜师学艺,为韩家报仇。

韩母用了四年的时间,教会了韩信认识了孙子兵法的字。韩母心灵手巧,有一手好的针线活,便从商人和富户处接了裁剪衣服的生意,以帮补家用,母子相濡以沫平静地在淮阴活下来。

韩信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没有兄弟姐妹和亲戚,与外人或别的孩子也很少交往,形成了沉默寡言及孤僻的性格。但他启蒙的教科书是孙子兵法,这部兵书是我国文化和先人智慧的结晶,使他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同龄人高得多。韩信还继承了父母的高大基因,他十岁的时候看上去就像十三、四岁的小孩。

这十年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秦王政以其雄才大略,动用了一切手段,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吞韩灭赵魏,起全国之兵把楚国荡平,然后剑锋北指令燕王俯首称臣。在这过程中最可笑的是齐国,它把秦王尊为西帝,自封为东帝,秦国每灭一国,它就祝贺一次,以为就可以东西帝并存,富贵万年。秦王政心中暗笑,这是他的杰作,他用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贿赂了齐王的近臣,才使齐王两眼一抹黑,自我陶醉。

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军数路并进,把齐都临淄团团包围,齐王才发觉大祸临头,最终他也成了秦国的阶下囚,齐国灭亡。秦始皇终于吞并了六国,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分久必合,中国重归统一。

改朝换代了,韩信母子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感觉法令更加森严,税收更加重。当时私学已很兴旺,各家各派学者都开馆授徒,宣传自己的主张,扩大影响力。韩母多次要把韩信送到这些私塾读书,但收费很高,韩信为了不增加母亲的负担,又不愿意去,终于没有去成。

对于一般老百姓,读书当时是一种侈望。纸还没有发明,字写在竹简或布帛上,学习成本很高,只有官宦和富有人家的子弟才有读书学习的机会。由于韩母识字,韩信已是很幸运了。

从十岁起,韩信就帮母亲做家务,挑水劈柴到集市上买杂货,空闲的时间就研读兵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兵书上博大精深的辩证思想越来越感兴趣,“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兵书中的这些警句,他随时能背出来。他幻想自己有一天会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沙场之上,去建功立业。

韩信十三岁时恶运再次降临落,韩母患了痨病,日夜咳嗽,啖中不时带有鲜血。虽然看了许多医生,用了许多钱,痨病丝毫没有好转,且日渐深重。这天韩母强打精神,把手上的针线活做完,对韩信说:“这套衣服是下乡南昌亭亭长刘公委托我做的,你帮我送给他,把做工费收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