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白鹿青崖间> 第14章 梓州有高人 双杰相辉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梓州有高人 双杰相辉映(1 / 2)

 赵蕤,何许人也?

赵蕤字太宾,又字云卿,出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直活到安史之乱后,大约活了80多岁。赵蕤的先祖是西汉宣帝时蜀中著名的《易》学大师赵宾,到唐代时赵宾的后代定居于剑南道州盐亭赵村(今盐亭两河镇赵家坝)。赵蕤年长以后,迁至梓州郪县(今三台县)距城数里的长平山惠义寺(今名琴泉寺)安昌岩隐居。撰书立说,于开元五年(717年)完成了经世济国名篇《长短经》。李白慕名前来拜师。

《战国策》专讲纵横谋略,有《长短书》之别名,《长短经》据此得名。其序言中云:“长短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近,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俗,希声慕名。”全书9卷64篇,洋洋洒洒近20万字。

李白敲门,一家仆开门。

李白作揖:“晚辈李白,从昌隆而来,拜见赵老先生。”

家仆暗赞:这后生长得真俊啊!于是客客气气地说:“公子,请稍等,容我禀告。”

不多时,一长者出来。只见他面如婴儿,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睿智的光芒。赵蕤看李白,觉得气度不凡,但不知才学如何。

李白恭敬的说:“弟子李白,久闻先生大名,愿拜先生为师。”正要行跪拜礼,赵蕤阻止住了他。

赵蕤说:“且慢。你先回答我三个问题。”

李白知道是要考他,说:“请讲。”

赵蕤说:“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求学,有何志向?”

李白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学习不当是为升官发财,当有利于国家,为民造福。晚辈不才,生平愿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赵蕤微微颔首:志存高远啊!

赵蕤又问:“民与君,谁贵谁轻?”

李白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民贵君轻。太宗皇帝曾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座右铭,开创了贞观之治。荀子曾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赵蕤微笑:这小子书读得不少啊!

赵蕤接着问:“两国交战,什么是上策,什么是下策?”

李白对答如流:“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赵蕤大喜:“孺子可教。”

李白即行拜师礼。

赵蕤既然认定李白是可造之材,就把自己呕心沥血之作《长短经》悉心教授李白,李白也学得很认真,日夜不辍。

这一天,赵蕤说:“你学《长短经》也有一些时间了,我们交流一下。你说说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李白回答:“这在序言中有说明,长短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近,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俗,希声慕名。”

赵蕤说:“嗯,不错。你有哪些收获啊?”

李白说:“我的收获真不少。其一是,以民为本。我记得第一次见面时,老师也问过这个问题,当时我的理解非常肤浅。老师对于“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君尊臣卑的正统观念提出大胆批评。书中说:‘天下人非一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若逐野兽,得之而天下皆分肉;若同舟而济,皆同其利,舟败皆同其害。’皇帝应当由品德高尚,能主持公道,能为民谋利益,善于审时度势,善用人才的人担当。如果是只顾自己享受,做与民为仇敌的君主或阴谋家,早晚被推翻。”

李白喝一口茶,继续说:“其二是重视选贤举能,正如书中所言‘得人则兴,失士则崩’。其三是重视发展生产。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才会安定。其四讲究礼刑并重,恩威并施。老师说过:“仁义礼智者,法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赵蕤摸摸胡子,呵呵一笑:“你进步不小,但万不可骄傲。”

李白点点头,说:“是。学无止境,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老师,我可以冒昧的问你一个问题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