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装甲战恋曲> 第四十章 结束亦是开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 结束亦是开始(1 / 2)

 1944年7月8日22:00法国诺曼底卡昂SS12师指挥部

虽然浓浓的倦意让装甲迈尔眼皮直打架但在下达“被击退”命令后他的内心一直忐忑不安,虽说这主意是老爹授意下达的,但倘若酷爱推卸责任的克鲁格元帅(7月3日伦德施泰特元帅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希特勒请辞西线总司令,希特勒立刻批准将东线素爱看菜下碟的京特?冯?克鲁格任命为新的西线总司令)和有些阴晴不定的隆美尔元帅把这事通报给了希特勒也够自己受的,就在他焦急的等待最后命令时迈尔终于将他解救出来,“刚刚西线装甲集群通过超级机密(恩尼格玛)发来绝密情报。”

“给我看看,”装甲迈尔接过电文后快速浏览:

致第86军和SS1、SS2装甲军指挥官:

根据最新战况,应避免无意义损失,应在7月8日/9日夜间将重武器尽可能撤出卡昂桥头堡,不得引起敌人注意。

在如下战线应继续抵抗阻击敌人直到主力部队完全撤离卡昂:卡利-64高地-圣日耳曼北部-卡尔皮凯镇东部以南300米的机场地区,只有在确认遭到敌军优势兵力进攻的情况下才可后撤至奥恩河东岸-维诺瓦北缘-布雷特维尔北缘重新组织防线。

西线装甲集群司令海因里希?埃勃巴赫上将8.7.1944

“Gut!”看到白纸黑字的撤退命令后装甲迈尔终于长舒一口气,“胡伯特,赶快把命令下达给各支部队,时间不等人,我们要抓紧了!”

“Ja.”迈尔立刻转身把撤退命令传达给各位无线电员,原本偷偷进行的撤退行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进行了。

与此同时阿登修道院

在撤退命令下达前聚集于此的希特勒青年团师部队便已经做好了后撤准备:转移伤员、烧毁文件、破坏无法带走的武器,等到命令正式下达后米利乌斯团长终于说出了等待已久的那句话,“撤退正式开始。”

在夜色的掩护下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拉开了后撤序幕,一个月前还朝气蓬勃、充满斗志的党卫军士兵们现在已经疲惫不堪,面色憔悴,罩在军装和头盔上的迷彩罩衫和帽罩也满是灰尘和硝烟,扛着铁拳或机枪步履沉重的走在后撤的道路上,偶尔路过战友的遗体时便加速走过,这种情景他们早已司空见惯,那些能得到安葬的士兵无疑算是幸运儿。

伤员们也离开修道院加入了撤退队伍,伤势较轻的士兵还能自己慢慢走动,伤势较重的人只能在医护人员的掺扶下慢慢向前移动,至于那些躺在担架的重伤员无奈将其留在修道院,当士兵们向这些战友们告别(说不定是永别)后强忍着自己的伤感走出修道院,惟一值得安慰的是即将占领卡昂的英国人和加拿大人会遵守《日内瓦公约》善待战俘,而在东线战场上由于苏联没有加入《日内瓦公约》加上苏德双方一贯的以暴制暴因此被遗留的伤员基本上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作为殿后部队的第3装甲连则被安排在最后慢慢行进,3连因在这一个月的鏖战中只参加了开头和结尾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士兵对此满心不满,认为他们是为了保存实力消极避战,虽说听到很多这样的风言风语连长小里宾特洛甫还是尽力安抚大家激动的情绪,“你们要学会习惯被别人误解,时间会证明一切。”

在撤退的必经之路联合大道上约亨的车组被安排在这里警戒,在这最后一刻,将上半身伸出炮塔的约亨细细观察着被战争蹂躏为废墟的卡昂:遍地的碎石取代了原有的房屋,尚且完好的房屋也是破败不堪,或者还幸存一部分来个犹抱琵琶半遮面,已经失去作用的电线杆东倒西歪的耸拉着,如果不是被电线牵制恐怕会径直砸下。至于自己身后的阿登修道院除了两个哥特式尖顶和长廊外被炸的只剩下一个空壳,历经百年而幸存的修道院英国人只用了几枚炸弹就将其摧毁,其历史底蕴也随之化为乌有。(1976年阿登修道院重建完毕,但因资金问题改建成了低矮的普通修道院,看到修道院新形象照片后的约亨无奈摇摇头,“这不是我记忆里的那个。”)

“真是不幸啊,”约亨无奈的摇摇头,在这片战火不断的大陆上卡昂不过是千千万万个被摧毁的城市之一,“就算日后这里会被重建但伤痕还是会印刻在当地人心里。”

“也许大家都会觉得不能再有第二次了,”卡尔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这也算是这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吧。”

“但就怕人们好了伤疤忘了疼啊,”夏莉吐槽道,“要不然也不会上一次世界大战刚打完20年就又来一次了。”

“房屋没了还可以重建,但家园没了便再也无法寻回。”伊琳娜自然知道斯大林会怎么对待胆敢反抗他的人,5年前为了能让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在与德国瓜分波兰后新得到的土地上占多数他便下令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迁往中亚和古拉格,那么对于与德国人(虽说二者龌龊不断)合作共同对抗俄国的乌克兰人和其他民族那个以“钢铁”作为其假姓的格鲁吉亚人一样不会心慈手软。

“是啊,能在战争结束后回到自己的故居已经是最幸运的事了,有些人恐怕连自己的故乡都回不去了。”霍斯特的感慨不幸被言重,二战后甚至是在日本还没投降前斯大林就下令将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和波拉美尼亚的德国人全部驱逐出去以给国土西移的波兰人空地方,同时受苏联扶持控制的东欧国家也发起了大规模驱逐德意志人运动,自条顿骑士团进驻东欧以来德意志人在此定居繁衍500余年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希特勒那大德意志的野心仅仅持续了不到6年便以如此悲惨的结局告终。

“约亨哥哥!”听到这熟悉的问候,约亨循着声音低头看去发现伊琳娜掺扶着一位伤兵恰好路过,这位伤兵拄着拐杖,右腿膝盖以下已经被厚厚的纱布代替,恐怕他就是之前被进行截肢手术的那位同志。

“嘿艾瑞卡,”约亨没想到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还能与她相遇,“一个人没问题吗?”

“艾瑞卡!”听到约亨说出这个名字后卡尔立刻打开舱盖探出身子,“撤退时一定要跟紧队伍,千万别落下!”

“放心吧,”艾瑞卡挥手道,“艾瑞卡会担负好照顾伤员的责任的!”

“艾瑞卡,”夏莉也把身子探出来,“务必注意安全,过桥之后见!”

“过桥之后见。”伊琳娜向艾瑞卡告别道。

“嗯,”艾瑞卡点点头,掺扶伤兵继续前进,“大家也一定要尽快过桥啊,我听说工兵部队已经在大桥上安装好了炸药,时限一到便会炸桥。”

“谢谢提醒,我们会按时撤离与你汇合的。”约亨知道师部和其所属的警卫连应该是直到最后一刻才会撤退,也就是说3连必须要坚持到那一刻才能离开这里。

在艾瑞卡离开后撤退继续进行着,掷弹兵主力撤离后接下来是笨重的炮兵部队,作为战场上的兵种王后炮兵可以说为希特勒青年团师士兵们减少伤亡和打击敌人做出了杰出贡献,约亨在几个小时前能彻底击退英军也是靠着火箭炮营同志的帮忙。

看着各种类型的火炮(火箭炮、轻重型榴弹炮、加农炮)依次被人力推拉或履带车拖曳通向奥恩河大桥,它们将会成为巩固新阵地的重要保障。“这次还有机会可以保存实力撤退,下次还会这么幸运吗?”约亨不禁有些担心。

“约亨,真是巧啊,”约亨看到威廉也带着队伍撤离,看来这条路还真是必经之路,“没想到在撤退前还能再见一面。”

“就这么离开是不是不甘心啊。”约亨打趣道,在东线的德国士兵更多的结局是被希特勒那偏执至极的“宁死不退”命令所禁锢结果白白牺牲掉。

“还能怎么啊,”威廉苦笑道,“难道学那些日本人无视士兵的生命让他们玉碎?最后指挥官拿武士刀剖腹一了百了?这是最不负责任和懦弱的做法。”

“说的是啊,”不知何时已经夏莉把头伸了出来,“只要部队主力尚且完整那就还有机会反败为胜,那些日本将军的头脑还停留在中世纪,以为谁不怕死谁就能赢,那些士兵就这么莫名其妙的为那个和木偶一样的天皇送了命。”

“道理确实是这样,”威廉无言以对,自己和夏莉的父亲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也是为了恺撒而战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种情况又在他们后代的身上重演一遍,“但谁也没有停止这场战争的能力,还是祈祷大家都能活下来吧,你们也要抓紧时间过桥啊。”

“放心吧,”约亨能感受得到威廉此刻担负的巨大压力,“在师部撤退之前桥是不会炸的。”

“威廉,过桥之后还是抓紧时间休息一下吧,”夏莉注意到这一个月来威廉的脸色愈发憔悴,“如果你垮了你的士兵的精神支柱也就没了。”

“Danke.”威廉点点头,在战场上还会有关心自己的伙伴让他内心增加了不少暖意,“突围之后……,我有些话想对你说。”

“现在就说不行吗?”夏莉问。

“还不是时候,过桥之后见吧,”威廉摆摆手向两人告别,“约亨,祝你能把部队平安带过去,还有一点,机会是自己争取的。”

“在说什么呢,”约亨自然知道威廉所指为何,“这种事怎么能强求。”

“怎么了?”伊琳娜的声音传到了约亨的耳机里。

“没事没事,”约亨慌忙掩饰自己的想法,“威廉提醒我们尽快渡桥而已。”

“感觉自从你们两个在修道院碰面以后就一直隐瞒着什么。”夏莉吐槽道。

22:20法国诺曼底卡昂SS12师指挥部

自撤退命令下达后指挥部便陷入一种争分夺秒的状态,机密文件被匆匆烧毁,通讯设备被迅速拆分装箱运走,对于像88mm高射炮这种难以带走的重型武器只能忍痛引爆,一切都还算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然最大的变数还在于英军和加拿大军。

看着已经被搬空的指挥部装甲迈尔有种内心被抽空的感觉,士兵们一个月的浴血奋战,老师长维特的阵亡,士兵和军官们的牺牲最终都随着一纸撤退的命令而化为虚无,“明天撤到奥恩河南岸,以后又会撤到哪里呢?”这个战斗了将近5年的老兵喃喃自语道。

“库尔特,”迈尔走到装甲迈尔面前道,“全员已经准备完毕,请你下达撤退命令。”

“要和这里告别了啊,”装甲迈尔已经隐约能听到英军的炮火声,慢慢站起身看着自己那由哥萨克“忠诚的米歇尔”(装甲迈尔在东线警卫旗队师服役时一位苏联红军俘虏,被俘后毛遂自荐为装甲迈尔开车并随他来到了西线,装甲迈尔被俘后后事不详,有可能在被盟军俘虏后移送给苏联)驾驶的座车,“撤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