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二百○三章 报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章 报纸(2 / 2)

周季又道:“据说这个小偷是个孝子,以前也算老实,这次之所以去偷,是母亲生了重病,去钱医治,这才起了歹心。姜大人认为其为虽然可耻,然而孝心可嘉,于是就先打了再奖!”

“倒也颇是变通!”沈欢笑道,心里松了大半口气,能变通就好,就算不同意自己的做法,只要以公为心,一番说辞,应该还能说得通。最怕遇上那种有迂有老的顽固,怎么说都不服,最后还是不同意,那才叫误事!

“对,是件奇事。咦,这不就可以写成新闻,刊行到报纸上去吗?”欧阳发自己都惊疑了,询问式地看向沈欢。

沈欢道:“看来伯和兄已经体味到新闻的三昧了。新闻新闻。大家图的不就是新鲜么?此事新鲜呀,而且又有意义,可以借报道赞扬了姜大人地开明变通,又可以以此为教训,教育百姓要有孝心。行孝道;又警戒他们有困难也不能铤而走险,最好能找官府呀!有沈某在此,还会让治下百姓老无所养么?”

“正是此理!”欧阳发喜上眉头,“第一期的新闻就上它了!”

“甚好甚好!”沈欢也喜道,“可以卖姜通判一个面子,以后也不至于与我等为难。须知我等都是干大事的,不能因小事与之纠缠。误了我等的时机!”

“就这么定了!”欧阳发拍板。

“伯和兄,报纸准备得怎么样了?”沈欢突然问道。

“都差不多了!”欧阳发兴奋地道,“这大半个月,已经物好地址,重新修葺了一番,还架好了印刷机器。现在只差纸了,这些纸要大。因此要特意让纸商割成这个格式的,都在办了;另外就是新闻地稿件,几个编辑,都是写杂志文章地,对此还不大熟。”

沈欢叮嘱道:“新闻新闻,一定要多登事件,要新鲜,这才能吸引人。评论也要客观公道,不能有所偏颇。当然,一定要真实。”

“这个晓得!”欧阳发保证说道。

想了想,沈欢突然叫道:“哦,差点忘了这个!伯和兄,新闻时间。务必要写成白话。最好多用民间俗语,就像我等说话一样。千万不要写成深奥的古文呀!”

“这是为何?”欧阳发脸色有点难看。白话俚语,总是为高明地文人所轻视。

沈欢耐心地解释道:“伯和兄。小弟问你,我等报纸要做权威,对象应该是谁?百姓!不错,正是天下广大百姓!虽然我朝文治之高前无古例,有些诗词,就是民间百姓也能哼上几句,然而,他们至多也就认识几个字而已,你要他们去看深奥的古文,又要弄通意思,不是为难他们么?在报纸读一篇事件新闻,就要花上他们半天时间,你说,他们有这个闲情去看么?没人去看,我们办报纸地初衷,不就徒劳了么!”

“所以要写成白话?”欧阳发脸色好了许多,“可是有些编辑不愿意呀!”

“伯和兄就和他们解释嘛,我等报纸,若是办成,将是千古功绩,难道他们不愿意青史留明。就与他们说说,第一刊小弟会写一篇序文,所有有功于这份报纸之人,都会榜上有名!”沈欢诱惑地说道,“另外,伯和兄也要注意多从民间发展作者,让他们给报纸投稿,就像文艺杂志一样!当然,也不尽是白话文,像有些艺术性颇高的文章,还是可以用文言地。雅俗共赏,是我等的目标!”

“雅俗共赏。还一个雅俗共商!”欧阳发大喝一声,“子贤,你放心,你的意思,为兄都明白了,一定为此努力!先新闻事件,就写成白话,如果他们不肯为之,小弟亲自动笔!”

“伯和兄高义,子贤在此谢过!”沈欢真诚地给欧阳发敬了一礼,末了又说道,“伯和兄,几百年之后,报纸发展成熟了,谈起功绩,大家都会提起你的大名的!”

“还有我!”周季心痒难耐地说道,“周某也是花了大力气的,子贤,写序文的时候,一定要扯上周某地名字啊!”

沈欢没好气地道:“那关于报纸的销售渠道,你都打点好了吗?”

“你放心!”周季又拍胸脯了,“销售是周某的强项,一向都是周某负责。这次也不例外,这半个月,周某已经联系了几家有关系的江南销售商,他们对这个报纸都很兴趣。只要报纸一出,周某保证不出五天,扬州与江宁府都会有我等报纸的出现!至于京城,大概也无须十天!”

“别!”沈欢赶紧阻止,“京城就先不要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不要快速流向京城,免得有心人阻挠,坏了我等大事!”

“那好吧,虽然少了点钱,不过我等不差钱嘛!”周季肉痛地说道。

沈欢白他一眼:“又是让你永远都不发向京城。只须过他一个月。到时报纸都发行几十期了,他们想禁,也无可奈何了。再说我有圣旨在手,又不犯禁,他们有什么理由去禁。就是官家。也没有借口的!”

“这个子贤放心,为兄必不让他们有借口!”欧阳发保证说道,至于“他们”是谁,当然都是聪明人,就无须多说了。

沈欢又想起一事,道:“伯和兄,这报纸发行。原则上是一天一份,可现在初始经营,也许题材作者都没有那么多,实在不行,三五天一期也行,以后规模大了,再固定下下来也成!”

欧阳发沉吟说道:“最好能现在就固定为一天一期。实在不行为兄与几个编辑亲自动笔吧,反正一份报纸,也没多少字。早上印刷,下午发行;我等也有一天时间去写成与编辑的。如果不固定,待子贤公开印刷机器之后,人家也办报纸,会对我等不利地。对了,子贤,你打算什么时候公开印刷技术?”

“当然不能太早!”周季抢先回答。“怎么说也该让报纸形成规模了再说,到时候别人就像与我等竞争,也迟了时间!”

“小弟也不是笨蛋!”沈欢没好气地说道,“这个道理,小弟会不懂得?伯和兄。有半年时间够你稳固阵地了么?”

“足够了!”欧阳发松了口气。“半年时间,足够把报纸卖到全大宋每个地方了!”

“那好。就半年!”沈欢拍板说道,“云飞兄。你现在就与那些有联系的商贾联系,放出风声,以印书馆地名义,请他们十二月聚集海州,商议向他们开放印刷技术之事!一定要大放风声,让那些有实力的人都到海州一趟!”

“嘎嘎!”周季嘿嘿笑道,“这样一来,海州必成天下瞩目,到时你这个知州,就大出风头了。想割这些商贾的肉留在海州也成呀!”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云飞兄也!”沈欢一拍周季地肩头,“现在云飞兄心理想必也在计较,打算趁这半年的时间,加快脚步与速度,让印书馆大肆印刷各类书籍,最后低价卖出去,是不?”

“你怎么知道?”周季愣住了,一副不敢置信地看着沈欢。

沈欢切道:“这有什么吸取,以你雁过拔毛地风格,用**都能想得出你地心思啊!最后的疯狂,你不赚,谁赚?”

“这个……这个……”周季大是羞赧。

“哈哈!”欧阳发大笑不已,感觉太有趣了。

沈欢又安慰周季:“好了,别羞了,这想法很正常嘛。你就是不这样做,小弟也打算让你注意地!都最后时刻了,能砍一刀是一刀吧,薄利多销,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欧阳发听不下去了,道:“好了,别闹了。子贤,有你这个闻名天下的才子在这里,你可得答应为兄,除了报纸地序文,你还该写一篇文章给我,有了第一期的成功,以后就好办多了!再说了,你拐为兄到海州,早存了办报的心思,想必报纸也有你要用的地方吧?”

心思给拆穿,沈欢有点脸红了,赶紧说道:“小弟早有构思了,不日完成。哈,说到这里,小弟又想到一个好主意。小弟这篇文章,也许有点长,就像之前的《唯物论》一样,一万字以上呢。报纸只有一张,一篇文章,最好是一千字左右。那么,这篇文章,也可以采用连载的方式嘛。一万多字,可以连十多期了,说不定以小弟的名声,可以多为报纸固定一帮读者呢!”

“好办法,就这样办!”现在欧阳发已经成为一个合格地出版人了,对于类似问题,举一反三,沈欢还未说完,他就明晓过来。

“好吧,事说完了,大家各做各的去。伯和兄去做你的编辑,云飞兄去赚你的钱,小弟呢,也得抓紧时间写一篇不一样的文章!”沈欢大手一挥,自顾去了。

正如欧阳发所言,他早有打算,报纸的功用,就是为了宣传他这篇文章的观点。这文章用来做什么呢?也是用来限制王安石变法一派地言行的;现在他们势大。在京城不敢刊载,免得形成风波;到了海州,他就是老大,只要不**反人类,圣旨在手地他。还有什么害怕的呢?等报纸传到京城,估计他的观点也就深入人心咯!

这就他地打算,奸诈,实在是奸诈!此君已经深到军阀的精髓——山高皇帝远,些须小事,你能管鸟?就算你要攻击俺,可是官家那里还对俺有愧疚呢。再说他可是答应了自己,有五年之约呢!一个皇帝,肯定不会食言,任你再得宠信,那难以让皇帝做出损身份之事。真是先见之明啊,让官家立下字据,白纸黑字。想赖都赖不掉!

沈欢只话了三天地时日,就把文章写好。交给欧阳发,又因得对方特意上门来讨论,最后才满意而去。未己,他地事业终于要开始了新的篇章。

大宋熙宁二年六月二十日,是一个特别地日子。这一天,世界上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开始发行。这一日,对后世地影响来说,甚至比《文艺》杂志发行的那一天还要重要!

报纸叫《海州日报》。还是沈欢亲自题的名字,当然,名字也是他的想出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绩题材呀。只要把报纸卖出去,有谁还不知道这个海州呢?关注这个海州,不也就是关注他这个海州知州么!他现在已经把一切能利用得上的事物都利用了。无他。就是为了尽快完成心中地建设愿望而已!

第一份《海州日报》,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筹备。终于具备了后世的新闻素材。报纸的纸张相当于四张文艺杂志那般大,这已经是现时印刷机器的极限了。正反两面都能印刷文字。容量大概能载一万二两字。因为纸张是特制,虽然没有后世新闻纸那般高明,厚了许多,可至少两面文字都没有浸透过去,算是比较成功了。

这份报纸有四个版面,第一版面就是沈欢写就的创办这份报纸的宗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闻”的概念。这序文中,他着重讲到了报纸创始人欧阳发的努力,另外点名表扬那几位编辑,末了还扯上周季这位销售者,毕竟发行也很重要嘛。沈欢说他为了报纸地扩大,兢兢业业,直到瘦了十斤——其实周季是很乐意的,直当减肥,他身体的规模,已经让走路都觉得累赘了。

序文里他强调报纸只是娱乐消遣,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他心目中的舆论监督,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说出来,不然御史们就要奏他了:有了你地报纸,让俺地还做什么!避重就轻地说法,是沈欢经过深思熟虑谋定的。以后出了问题,也可以撇清:我开始办报只是为了娱乐大众,现在给他们乱搞,做了他用,出了事情,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在官场,在意地不就是一个说法么?

说归说,具体报怎么用,还不是由他说了算么!经过这次贬谪事件,不得不说,沈欢做事越来越功利了,也越来越有层次了。对于身在官场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事,至少能很好地保存自己。

在这篇皆大欢喜地序文中,报纸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第一版面的一半内容,另一般用来介绍新闻出版的规矩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都有条例在管着;而且这一大堆条例,还都是盖了皇印的,有着朝廷的威严。这也算得上一个撇清,我按规矩做事了,你再来找事,那就是对官家的不敬了;还有就是对后来人的警告:我是按规矩做的,如果你们不按理出牌,出了事不要怨,更与首倡者无关,因为你们不按规矩做,死了活该!

正面的另一个版面就是正式的新闻了。新闻这个新的概念开始有形象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令大家吃惊的是,这些“新闻”,既然是半古半白的文章,只要上过几年私塾,认得几个字,就能大致看得明白。报纸一天一章,便宜呀,只要三文钱,一碗面的价格而已,对于百姓来说,也不贵,因为他们贪新鲜,或者听人说得好,就卖下来看看,反正能看懂一些。至于看不懂的,也行,大家都是嘴长之人,你看得懂,新奇之下,最要吹嘘,那好,我等就是你的最佳听众了,还不快快说来!

可以说,《海州日报》的第一期是极其成功的,因为周季手段高超,听从了沈欢的建议,找了不少孤儿帮忙叫卖,海州四县,县城或者集镇,一下字多了不少叫卖报纸的童子。孤儿乞儿本来就可怜,现在给他们一份工,把报纸卖了,上交钱数,可以得到一天的伙食,简直是活菩萨啊!至少,这一刻,周大善人在他们眼里,与庙里的那蹲弥勒佛差不多!

与很多人一样,海州通判姜谦拿到这份期待日久的《海州日报》的时候,也是惊奇加欣喜的。他读得比任何人都仔细,因为上面有着新任知州的重要文章!说不定上面就有他将来的施政纲领呢!姜谦很期待很仔细地阅读……<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