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宋帆> 第一六四章 相见欢,时事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四章 相见欢,时事艰(2 / 2)

“哈哈……谢谢娘子了。天色不早,咱们还是快些休息吧!”

“嗯!”

……

第二日清晨,杨帆早早地起床,今日虽无大朝会,但既已回京自然需向赵佶复旨。而从江南传来的最新消息,方腊已率十万余众,在翕州城下阵斩郭师中,翕州业已失守,而方腊麾下已聚焦兵士达到十万余众。

杨帆九死一生地回来,又加江南形势愈加严峻,那些中书省的管员虽大多属于王黼一系,但此事事关重大,他们也不敢暗中作祟,面圣复旨的日子便定在了今日。

杨帆入宫之后,赵佶仍在主持小朝会。他便先来到枢密院,与一众同僚见面叙旧一会。当然,童贯已受召见,参加今日的小朝会,杨帆与他须得晚些时候才能见面。直到晨时将尽,杨帆估计小朝会将要结束,才来到睿思殿外侯宣。

又等了稍一会儿,王黼、张邦昌等人才从睿思殿中走出。等众人散去,睿思殿中的小黄门才出来宣杨帆觐见。

进入殿内,杨帆却见赵佶留下了童贯。赵佶脸色难看,甚至还带着一点惶恐之色。行了君臣之礼后,赵佶连一贯喜欢先行慰问下属的习惯都已放弃,见杨帆刚刚站直了身子,便急切地问道:

“杨卿刚从江南回来,快说说那边情况,真如他们所说的,出了大乱子了么?”

杨帆心道:大乱子?看来京中这帮家伙仍然隐瞒了这次造反的规模。

“回皇上,的确是出了大乱子!而且严格来说,恐怕这次用‘乱子’这个词,已不能形容江南形势的严峻。”

“怎么?难不成那些乱贼还能真的成了气候?”一旁的童贯皱眉道。

“东南兵弱,方腊众强,若任其滋蔓,恐怕东南诸郡皆会被其攻下……以臣观之,若真的出现此种情况,这方腊定会与朝庭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啪!”赵佶一拍桌子,“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你们不是每日里都说天下太平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童贯低头不语,杨帆心道:此时不捅上那王黼等人一刀,更待何时?

“回皇上,臣今年春时奉命前去江南剿灭魔教,为的便是消除今日的隐患。可是……”

“哦!对了,爱卿这半年多来,在江南杳无消息,更有说法是已然殉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帆便将自己在江南征调宣威军欲将方腊等人的势力剿灭于萌芽阶段,而结果自己却遭到梁世达等自己人的暗算,致使自己五千宣威军被魔教偷袭得手,自己也身陷囹圄之事,细细地说与了赵佶。

“若是当时趁方腊等人弱小之时,一举将其剿灭的话,怎会有今日之祸?可惜有人不愿看到臣立下此功,因此在背后捅臣的刀子。臣的生死不足惜,可大宋的江山不能这样拿来当赌注啊!”杨帆最后沉痛地道。

赵佶此时已气得脸色白――别的什么都好说,可要是有人拿着他的江山来开玩笑,他也不至于昏庸到周幽王那般地步。

至于杨帆暗示的那些背后捅刀子之人,赵佶心里其实也明镜似的。

“祸患既已酿成,皇上咱们还是定一定”童贯忙转移话题道,他虽不与王黼等人一路,但显然也没有少得江南之地的好处。

赵佶点点头,道:“刚才小朝会之时,众卿家提议调京畿禁军及就近两路西军共五万人马,兼程前往东南,杨卿以为如何?”

杨帆思考一会,他清楚地记得后世历史记载朝庭是出动了至少十五万兵马才将方腊起义镇压下去,五万人马估计远远不够。

“恐怕兵力不足!”杨帆摇头道。

“啊?”

“方腊举事不过月余,已经啸聚二十余万众。而且他们之中,亦有很多武功高强之人,这些人组成的精锐部队实力不可小觑。而且他们的部队还在急剧地扩张着,此时恐怕只有派出全国的精锐之师方能将局势迅控制住。”

“对!对!应当多派兵!”赵佶附和道。

“可是若是四方兵力全部集中到东南,边关会过于空虚。而且收复燕云之事便要向后延迟。”童贯有些不情愿。

赵佶此时可顾不得什么收取燕云之事,他忙道:“辽夏现在自顾不暇,边关应该无事。只要咱们战决,甚至不会耽误收取燕云之事。”

童贯点点头:“臣立即前去制定方略。”

“好!事不宜迟,枢密这便去吧!噢,对了杨卿对东南之事了解甚详,你们一块去吧。”

两人忙起身行礼,退出睿思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