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夕阳西下(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夕阳西下(四)(2 / 2)

元恪在李崇的选用问题上抓大放小的态度,最终给帝国带来巨大回报。史载李崇到任寿阳以后,宽厚治民,严肃治军,谋略深远,屡平边患,带领寿阳军民像钉子一样钉在了淮河南岸,连南朝人都敬重李崇,还给他起了个“卧虎”的绰号。

公元513年夏,寿阳地区暴雨连连,引发水灾,史载大水冲入地势低洼的寿阳城,房屋全部被淹没,李崇则率领军民登上城墙避水。紧接着,大水继续上涨,离城墙上沿也只差两块板的高度了,将佐们都劝李崇放弃寿阳而保北山,而李崇却说:“我受朝廷之命镇守此地,扬州的安危系于我一身,我若离开,军心民心势必瓦解,淮南之地,恐怕就不属我国所有了。百姓们没必要与我一同赴死,可以让他们扎筏子去谋一条生路,而我决心同这座城一起淹没,请各位不要再说了!”

史载帝国扬州一个高级官员裴绚(裴叔业的侄孙子)和数千家百姓划船向南避水,由于信息不通,他认为李崇一定放弃寿阳回北方去了,所以自称豫州刺史,派使者去南梁请求投降,南梁立即派马仙琕前去接应。

与此同时,李崇也得到裴绚叛变的消息,立即派使者去告知裴绚自己没跑,还在寿阳的信息,希望裴绚能迷途知返。当裴绚听说李崇还在的消息后,惊恐悔恨,对使者说:“请您回复李崇大人,我因为大水成灾,信息不通,又受众人拥戴,所以酿成大错,眼下木已成舟,这里的百姓已经不是大人的百姓,官吏也已不是大人的官吏了,希望大人早日动身北返,不要为难我们。”

李崇见劝阻无效,就先礼后兵,派堂弟宁朔将军李神等人率领水军讨伐裴绚,裴绚战败,被抓获了。当裴绚被押解到尉升湖时,哀叹说:“我有何脸面再去见李公呢!”于是投水而死。

史书记载的这次寿阳地区的大水灾和裴绚叛逃事件,如果不是李崇超强的胆魄意志和统御能力,也许北魏帝国的扬州真的如李崇所说要脱幅而去了。不过古人迷信,像这种天降大灾的情况一出现,镇守一方的主事官员都会认为是自己主政不利,所以遭到天谴,于是李崇主动上书朝廷请求解除自己的州刺史职位,但宣武帝元恪却坚决不同意。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元恪对李崇用人不疑,那么南梁皇帝萧衍当然就深感李崇带来的威胁了,于是多次派人携带重金策反李崇,还许诺他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万户郡公,他的几个儿子都封为县侯,等等,但李崇不为所动。萧衍见招降无果,又了解到他汉人的身份,就在北魏朝中屡使反间计,想搞借刀杀人那一套玩意儿,但史书记载,元恪根本没有轻信谣言,一直对李崇信任有加。

再说回我们的主题,也就是评判宣武帝元恪的“领导力”的问题,通过上述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元恪的领导力,也就是识人用人的能力真的是不一般。我们在读史之时,往往对前方攻城拔寨的将军们印象深刻,殊不知,将领越有本事,功劳越大,“功高盖主”也就往往会遭到皇帝猜忌,而这些将军如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和支持,那他们也将一事无成。从这角度讲,牛逼的将军或大臣必须有更加牛逼的皇帝才能镇得住,否则就会发生岳飞“风波亭”似的悲剧啊。

话到此处,我们已经从“政治路线”“政治理想”“领导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宣武帝元恪到底是不是孝文帝元宏“合格的接班人”的问题,看官们不难看出,比到现在,元恪在各个方面都是可以得高分的,但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北魏帝国在宣武帝时期的辉煌就好似回光返照,帝国国运马上就要进入万劫不复的覆灭之路了。而有一定逻辑思维的读者一定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元恪这个帝国“合格的接班人”跟他这一朝盛极而衰的史实似乎并不匹配,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孝文帝元宏和宣武帝元恪呢?我们下一章再说吧。<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