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四重禁> 三十六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六话(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话说这惠能背井离乡,北上求佛,可谓路途遥远。怎奈他求佛心切,欲早日修佛法作佛事,一路上心焦难耐。此刻进入乐昌城中,买上几个馒头,顺便打听打听去黄梅的路。那小二哥笑道,“客官定是从别处而来,我乐昌法净寺有智远禅师在彼主化,何须去那黄梅东禅寺求取佛法?简直是我城中一大笑话,笑话!”

惠能眼神发光,问道,“如何去法净寺寻这智远禅师?”小二哥将包好的馒头递给他,顺势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峰。

惠能朝山峰的方向走去,来到山脚下,已经是人潮涌动。前来上香拜佛的善男子、善女人面露喜色,眼神直盯着山上的寺庙,其中不乏三跪九拜之虔诚者。惠能望着众生之相,心中更是充满期待和神往。走过一千零八级台阶,寺庙赫然出现在眼前,佛堂正中摆放着如来三十二相雕塑。相名有所表,发揽而可别。一一之相,积百种之福,使见者受敬。善男子、善女人各寻一相,争相礼拜,无不拜完三十二相而止。

惠能来回观察,逐个看过,却不下跪礼拜。有善女人见状不悦,大声呵斥道,“公子既见佛祖,为何不跪?”惠能望着她问道,“跪何?”时有寺内比丘在不远处,当下赶来说道,“既然不尊不信,就请速速退出佛堂。”惠能赶紧解释道,“鄙人心向佛法,特来求见智远禅师,还请比丘为我引荐。”一比丘又至,怒道,“禅师岂是你这等愚人见得?”

见众人如异教徒般盯着自己,惠能无奈转身离去。刚出佛堂正门,突然有人喊道,“善男子为何不礼拜如来三十二相?”惠能循声望去,佛堂大门一侧有老和尚持帚扫地,便礼问道,“是和尚在问我吗?”

老和尚抬头看他一眼,又低头继续扫地,边扫边问,“善男子不信佛?”

惠能不解道,“鄙人正要去那黄梅东禅寺参礼五祖忍法师,和尚何出此问?”

老和尚点点头,笑问道,“既然信佛,为何面见如来三十二相而不知礼拜?”惠能答的干脆,“未见佛!”老和尚不惊不怒,继续问道,“这如来三十二相,每一相皆是历百劫种百福而成,善男子云何视而不见?”惠能一时语塞,犹豫片刻回答道,“虽见三十二相,却未见如来。”

老和尚将扫帚放在一旁的角落,从他身边走过,只道你且随我来。惠能不敢怠慢,紧随其后,进到佛堂。众比丘纷纷行礼道,“禅师!”有比丘眼疾手快,发现身后的惠能,一把将其拦住,“你既不信我佛,为何屡次闯入佛堂?还不退下!”老和尚一边朝前走,一边喊道,“惠智,他乃佛门有缘人,勿要阻拦。”惠能这才醒悟,原来那扫地僧就是智远禅师。低头向惠智行过礼后,跟着智远穿过佛堂,来到一间禅房。

智远禅师结跏而坐,问道,“汝作何名?”

惠能也坐在地板上,回答道,“名为惠能?”

智远禅师寻思道,“惠能?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汝非我佛门中人,从何处得此法名?”惠能便将出生时,二异僧上门赐名一事,以及老和尚指点他前往东禅寺之遇一一说来。智远禅师追问道,“汝可还记得那老和尚的样貌?”惠能略作思索,答道,“披一身绯衣袈裟,身材不高,耳垂较常人略大。说起话来,声音有些沙哑。”

智远禅师一脸笑容,微微点头,双手合十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汝身陷俗世之中,介然有方外之志,无怪乎有此奇遇。”惠能追问道,“禅师可曾认得那和尚?”智远禅师笑道,“时候未到,说不得。汝亦不必追问,待汝破除心中迷雾之时,自会有缘得见。”惠能当即跪地拜道,“弟子六根未净,内心愚迷,愿拜入禅师门下剃度受戒。”

智远禅师将他扶起,只道是智远修行浅薄,哪有什么门下?汝且留宿几日,我教汝修行波罗蜜法门,此去黄梅路上作个消遣陪伴。惠能再次拜谢,出禅房,随惠智去到一间木屋休息。

翌日清晨,智远禅师将他与惠智召至堂前,教诲道,“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时,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所谓布施波罗蜜,一为财施,二为法施,三为无畏施。财施除贫穷,法施以真理,无畏去恐怖。汝且随惠智下山,各自领悟。”

此去路遥,两人只背些素食便出发。走出不远,惠智好奇地问道,“你是何来历?禅师竟肯亲自渡你。”惠能只道来自新州,乃山中砍柴樵夫。

惠智几度追问,惠能便将佛堂大门外的遭遇说与他听。惠智若有所思,反复念叨,“虽见三十二相,而未见如来。这经文你是从何处学来?我只听得禅师曾讲授过一次,名作《金刚经》。”

惠能大惊,问道,“金刚经?你说这是《金刚经》的经文?”惠智将信将疑地看着他,反问道,“难道你自己竟不知?看过就是看过,无需隐瞒。”惠能解释道,“鄙人尚且不识字,就是给我经书,也看不懂这经文。”

惠智想不明白,索性不再去想,转而嘱咐道,“今日之行乃是去往莲花村,此地穷凶极恶,外人都不敢进去。你非比丘身,又不懂佛法,务必紧随于我。”惠能连连称是,随他翻过一座山,来到山谷中的一座村落。

“皆因穷极,而生凶恶。”

莲花村处山谷之中,终年不生庄稼,只有少数植物得以存活。村头一口水井,维系着全村人的水源。邻里间争食抢水时有发生,酿成不少命案,由于地处偏僻往往不了了之。

两人刚一踏入村子,村民们纷纷聚拢过来,围着争抢食物。惠能死死拽住手中包袱,大声喊道,“诸位不要抢,人人都有。”幸好村长及时赶到,指挥村民排好队形,挨个领取素食。派发完素食后,惠智又为众村民讲解佛经,为逝者超度亡灵。临走时,村民们一路送出村子,感谢菩萨和比丘的大恩。

返回途中,惠能寻思道,“这莲花村究竟如何穷凶极恶?为何我丝毫未有察觉?”惠智顾不上与他说道,拿出一个小本,认真记下今日所施之物、所念佛经和超度之人。

惠能只道,“可否借我一看?”

惠智颇为得意地递给他,上面记载着他入佛门以来的布施记录,足足抄了几十页。惠能羡慕道,“惠智比丘积下如此功德,将来必能成佛。”

惠智闻此兴奋不已,只道我入佛门伊始,禅师只命我四处乞食,足三年才行布施之事,广积福德。你还未入门就能随我布施,当真与禅师无任何渊源?一边说,一边将剩下的两个馒头分他一个,料是还有好一段山路要走,果腹充饥。

惠能接过馒头,正要下咽,忽觉身后有动静。转过身,四处扫视一番,喊道,“善人请现身。”半晌,无任何回应。惠智也四处望了望,说道,“哪里有什么人?”

话音刚落,远处草丛中沙沙作响,一个全身伤痕又瘦又黑的男孩怯弱地站出来。两人均是一愣,惠能问道,“你不是莲花村的吗?为何跟着我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