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南陈帝业> 第38章刮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刮骨(1 / 2)

 天嘉五年(564年)正月。

建康,中书省。

将(四品)太子家令毛喜、(五品)太子中舍人萧引二人附在文书之侧的意见抄抄改改,不到酉时,陈伯宗便处理好了今日的公文。

毛喜与萧引皆是见过民间疾苦的人物,亦俱是博学善文墨的人才。

是以便只是抄写他们对各类文书的意见,陈伯宗也能从中学到颇多的东西。

譬如,如何找到一份文书奏事的关键,如何判断一份文书奏事的真伪。

而这些也正是他未来要成为一个帝王,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人总是要经过许多事务上的磨炼,然后不断学习,才能变得老辣。

或许,让陈伯宗监国,又将毛喜召回建康,用为太子家令,命之辅佐太子,本就是陈蒨在很久以前便做好的谋划。

太子家令者,总管太子一家大小事务之官也。

而今太子监国,陈蒨再用毛喜为太子家令辅政。

其背后的深意,早已不言而喻。

天子家令者,相国也。

这实是陈蒨为自己的儿子,找了个未来的宰相。

当然,方忙完了公务的陈伯宗,却未曾细想过这些人事安排背后的深意。

趁着天色尚早,他向毛喜与萧引问了个自己困惑已久的问题。

“孤有一惑,恳请二公为孤解之。”

“二公可否为孤说,我朝官吏选拔、任用、升转之法?”

陈伯宗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令毛喜与萧引俱有些迟疑。

盖因南朝的选官用官之法,颇为杂乱,二人一时之间,也难以理得明晰。

良久,毛喜、萧引二人目光一触,终于由久在建康,更为详知朝中吏事的萧引答道。

“臣请为殿下,述其大略。”

“我朝官制,承袭前梁,官分九品,为正从十八班数。”

“除十八班外,又有流外七班、勋位、蕴位,俱不入品,皆可称官。”

陈伯宗点点头,这些官僚制度的常识,他还是清楚的。

便说这九品官位制,其正是曹魏抛出九品中正法之后的制度副产品。

其功能是为各地中正官评出的不同品次人才,划定仕途的起点与终点。

譬如,某人被评为乡品二品,这便意味着中正认为他是能做到二品官的人才。

则他入仕的起点便会是比二品低上四品的的六品,这个作为起点的官位,便是这时候人们常说的起家官。

至于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分法,则是来自梁武帝天监改制的手笔。

东晋以来,家格门第的高低,取代了以才干能力为人才定品的传统办法,成为了人们获得任官资格的主要凭据。

而中正公正性的消弭与世家的坐大,导致了整个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出身大家,门第二品,需要从六品起家的士族。

至于门第二品以下,九品以上的寒士,更是多不可数。

面对如此之多的预备官员,萧衍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规定士人年三十以上方可入仕为官,二是将原本的九品官位一分为二。

原本一至六品的官位,重新被分为九品,并列出高下十八班。

原本七至九品的官位,则被拆分为流外七班。

如此一来,士人们原本较短的仕途,便被拉得很长。

原本从六品起家的门第二品士人们,此时便不得不从第九品的第一班或者二班做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