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326章黄雀在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6章黄雀在后(1 / 2)

 北燕自然不是北魏的对手,但此次交锋,北魏并不是一定要制对方于死地,而是有小试牛刀的意味,因为在拓跋嗣眼里,他真正的敌人是刘裕,无论柔然、胡夏,还是北燕,都只是小怪而已,敲打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磨砺军队实力,以为南征作准备。

胡夏确实有坐收渔利的本事,但赫连勃勃得到了地盘,却失了人心,是喜是忧并不好下定论。北魏虽然并未全力加入到秦晋之战,也没有趁虚南侵,但他们在那场战争中却是不折不扣的赢家。

也正是这种效应,才让拓跋嗣更加坚定了南征的决心。

后秦覆灭之后,先后从东晋逃到后秦的流亡政治人物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叔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桓温的孙子桓道度和桓道子、同族桓谧、桓璲、陈郡人袁式等,全都投奔北魏。

后秦边境的许多居民也都向北魏投降,民众首领寇赞,擅长招徕安抚,使北魏吸纳了更多百姓,北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迅速壮大。

居民的增加不但为国家增加税收,而且壮大了声威,增加了兵力和劳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大大的好事。

至于原属东晋的那批政治人物,他们的逃亡并非违法犯罪,也不是遭到遗弃,而只是因为政治斗争不相容,才背井离乡,其实多数都是才华横溢之人,有这些人的加盟,又远比居民的作用还要强大数倍。

圣人说以退为进,何其睿智!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魏无须东征西讨,只是把自己内部做得足够稳定坚挺,便能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才,远比血光飞溅的效应精妙多了。

在这些人里面,多数都已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已在历史舞台上谢幕,比方说司马休之不久便病死了,但有一个人尚未显示神通,那就是王慧龙。

倒不是因为他是个庸才,而是他年纪尚轻,而且遭遇过于坎坷,自幼家破人亡,多年来辗转流离,居无定所,也没有用武之地,直到归附北魏之后,生活渐渐安定,满腹才华也跟着渐渐显现出来。

404年桓玄之乱后期,桓玄的同党、东晋政府左副行政长官王愉,与儿子、荆州督导官王绥,打算出奇计袭击刘裕,结果阴谋泄露,全族被屠,王绥的侄子王慧龙,被一个名叫彬的和尚藏了起来,有幸逃得一命。

按辈分,王慧龙是王愉的孙子,而王愉是太原王氏代表人物王坦之的次子。

王慧龙固然有才,但他的这一家族背景到底才是敲门砖,不然凭他多大本事,以一个流民的身份,到底难以得到重视,而一旦得以入门,是金子总会发光,将来会大放异彩。

民间野史认为王慧龙是和尚斌与王家小老婆私通所生,所以和尚斌才那么卖力地保护王慧龙。

因为正史对于故事背景的记载不够详细,也难免被一些酸臭文人胡乱猜测。

但这种说法未必一定是假的,当然也不一定是真的。

佛教在这一时期已经十分普及,贵妇人长年在寺庙流连,保不齐看上哪个帅气的小和尚,传闻倒也不无道理。

但这世上总是真情存在,或许和尚斌只是出于一片怜悯才施以援手。而且这种局面更有可能发生。

无论背后隐藏着何种秘密,王慧龙都得以生还,而且将会对北魏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