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380章悬瓠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0章悬瓠之战(1 / 2)

 暴风雨前夕总是异常平静,宋魏两国各安心事,边境线上忽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场面,一直从449年底持续到450年初。

这几个月的时间,两国真正达成了和平相处,没有半点摩擦。

但随着2月3日,拓跋焘在梁川举行了大规模狩猎,双方都清楚,大战终于要来了。

刘义隆得知消息之后,立即给淮河泗水一带的各郡下达号令:“如果贼寇进行小规模入侵,你们应坚守城池,如果发现有大军出动,你们要率全部军民退保寿阳。”

但大家都被敌人吓到了,情报工作混乱不堪,根本不知对方底细,究竟是小股兵力骚扰,还是真正大军压境,完全没有主意。

2月20日,拓跋焘亲率步骑兵十万大军,越过边界,深入刘宋国土,骄傲地告诉南方的邻居,不用胡乱猜测了,准备束手就擒吧。

刘宋的南顿郡长郑琨、颖川郡长郑道隐,发现远处尘土遮天蔽日,自知不是对手,便谨遵皇帝的命令,先后放弃城池,向寿阳退去。

此时镇守寿阳的是豫州督导官、南平王刘铄,他事先已派左将军副军事参议官陈宪,代理汝南郡长,保卫郡城悬瓠,但城中将士不足一千,很快就被敌人包围,局面十分危急。

拓跋焘亲自督促步骑兵,日夜不停地攻打城池,还专门建造了很多移动的高楼,让弓箭手埋伏在楼上,逼近城池时发起射击,一时箭如雨下,瞬间便把悬瓠城楼射成了刺猬,刘宋的守城军不得不背着门板到井边取水,苦不堪言。

箭阵过后,拓跋焘接着下令用冲城车,抛出巨大的铁钩,抓住城头猛烈拉动,南城很快攻克。

陈宪临危不惧,火速让人建立一排小墙,在小墙外设立木栅,继续顽强抵抗。

拓跋焘大为愤怒,动员总攻,把护城的壕沟全都填平,发动人海战术攀登城墙。

陈宪则亲自在城头指挥将士艰苦应战,身边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折损大半,魏军也死失一万多人,堆积的尸体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魏军将领纷纷劝阻拓跋焘下令收兵,如果继续攻打,城池或许能攻克,但自己也面临惨重的损失,而且城池破损严重,城内物资也不丰厚,实际并不划算。

拓跋焘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发现这一情况,便暂停攻城,派永昌王拓跋仁,率步骑兵一万多人,裹胁六郡民众,北上驻屯汝阳。

刘宋徐州督导官、武陵王刘骏,正在彭城驻防,刘义隆派特使,快马加鞭前往送信,让刘骏发动骑兵,只带三天的干粮,奇袭北魏兵团,以解除豫州之围。

刘骏临时征发方圆百里内的马匹,最后搜到1100匹,将之分成五路,让军事参议官刘泰之,率安北将军府骑兵副军事参议官垣谦之、屯垦区副军事参议官臧肇之、民政副军事参议官杜幼文、殿中将军程天祚,全力袭击汝阳。

北魏一直提防刘宋寿阳方面的援军,没有防备彭城突然发难,被打个措手不及,死伤三千多人,辎重也被焚毁,被魏军俘虏的民众全都疯狂地向东逃生。

但溃散的魏军很快就发现敌人只是一支孤军,并没有后继,于是重整旗鼓,杀个回马枪,刘泰之被斩落马下,臧肇之落水淹死,程天祚被俘,垣谦之、尹定、杜幼文,包括士卒在内,逃走来的只有900多人,马400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