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454章元勰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4章元勰之死(1 / 2)

 这场南北战争初期,萧梁在西部屡屡受挫,但收尾之役却打得很漂亮,所以之前的种种不愉快就变得风轻云淡了,萧衍的心态非常放松。

北魏的情形则恰恰相反,前期的许多成绩都随着钟离大败而变得苍白无力,国内局势变得有些微妙。

战争的余威散尽之后,北魏朝廷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混乱局面。

随着皇室成员式微,尤其元英对梁战争的落败,元恪对兄弟子侄们不再信任,而对舅舅高肇十分仰仗。

高肇也颇有手段,很快就建立起庞大的势力。

507年闰10月12日,于皇后暴毙寝宫,于家和高家的仇恨就此酿成,因为当时的舆论都认为是高贵嫔谋害了于皇后。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就算没有这种事,两家的误会也终究无法澄清,而无法澄清的误会,本就是仇恨的种子。

508年3月5日,于皇后的儿子元昌,因为御医用药失误,惨死宫中,年仅3岁。民间舆论再度把矛头指向高肇,认定这是一场赤祼祼的谋杀。

实情如何已不重要,高肇的凶恶形象彻底坐实了。

但高肇显然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许这么多年来都已习惯了舆论的荒谬,只因自己是高丽人,就在社会上低人一等,自己的才识能力完全被元视,这种舆论又有什么值得在意。

7月13日,高贵嫔顺利荣升皇后,高肇的权力更加稳固,对旧制度多有变更,大肆削减贵族采邑,压制武将功勋,朝野上下,嘘声一片,但都敢怒不敢言,气氛异常诡异。

元恪的弟弟、京兆王元愉,终于不堪忍受各种压制,于8月20日,诛杀秘书长羊灵引和军政官李遵,对外宣称接到清河王元怿的密信,说高肇谋杀皇上,于是在信都南郊登极称帝,改年号,封受妾李氏为皇后。

元愉的正室是于皇后的妹妹,但元愉对她没什么感情,却偏爱李氏,于皇后在世时为了给妹妹出气,秘密召李氏入宫,施以鞭打,元愉对此十分恼怒,却也无计可施。后来于皇后暴毙,元愉也算出了口恶气,然而高肇的倒行逆施让他非常不爽,还因为高肇的告密,挨了五十棍,并外放到冀州督导官。

新仇旧恨交加,自尊心极强的元愉毅然走上一条不归路。

一般情形下,亲王造反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中央发生剧变,所以当北方各州镇听说元愉自立称帝,都怀疑中央一定发生了重大变故,定州督导官、安乐王元诠,把洛阳的情况散布之后,人心才算安定。

8月14日,中央任命行政官李平(李崇的堂弟),当北伐大军总司令、冀州执行官,讨伐元愉。

元愉不过脑子一热,就做出不合时宜的行径,实际上根本没人支持他,前途一片渺茫。

高肇对此颇为得意,正愁找不着办法除掉这些元氏宗亲,正好借此机会大施拳脚。

彭城王元勰的舅舅潘僧固,时任长乐郡长,紧临祸源,被元愉要挟一起叛变,虽然坚决不依,但高肇还是找到了借口,借此诬陷元勰与元愉勾结,还准备招梁国入侵。

元勰的名望尽人皆知,自然没人会相信这些说辞,但敏感的元恪却动心了,他是一直对这个誉满全国的叔叔心存忌惮,只是苦于没有正当的名义拔除心头刺。

高肇正是投其所好,买通彭城王国的禁卫司令魏偃和禁卫官高祖珍,让他们在元恪面前做伪证,把再正当不过的名义送给了元恪,元恪便半推半就地批准了弄死叔叔的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