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457章元诩继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7章元诩继位(1 / 2)

 宫廷有两大资源,一是皇后,一是太子。这二者有时会重合,有时则各异,但无论掌握哪个资源,都能实现平步轻云,一步登天。

胡家的权势基础还太薄弱,所以胡氏暂时未能主宰全局,高家则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转折出现在515年正月13日,这一天元恪病逝了,太子元诩年纪虽小,却荣升皇帝,之前的皇后则成了皇太后,但二人却并没有血缘关系,两派势力的对决一触即发。

高皇后当天就打算诛杀元诩的母亲胡贵嫔,断绝胡家的上进之路,但高肇长期以来不得人心,朝野上下都对高家人没什么好感,寝殿宦官刘腾秘密告诉太子宫高等助理官侯刚,侯刚又转告领军将军于忠,于忠则向总立法长崔光请教,四人合作把胡贵嫔安置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派军警严密守卫,为北魏保全了一个皇太后。

这四人的动向为满朝文武立了榜样,谁也不站高氏,全都向新皇帝和胡贵嫔靠拢。

胡贵嫔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是新皇帝的亲生母亲,这在北魏以往的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因为太子的生母从未活这么久。正是这一特别之处,加上高氏不得人心,彻底改变了北魏朝局。

高皇后很快被奉为太后,但那只是虚名而已,她深知此刻在宫里已是人心丧尽,根本没有依托,高肇偏偏又在边疆主持军事,错过了政权的交接,大祸悄然而至。

2月7日,胡贵嫔派的当权人物于忠,以元诩的名义给高肇写信,报告元恪的死讯,并征召高肇回京,高肇瞬间慌了神,急忙回军,连家人都来不及相见。

第二天,高肇抵达京师,哭祭完元恪准备回立法院主持政务,但那里并没有汇报工作的官员,却是十余个全副武装的禁卫官,以为首的邢豹突然发难,上前把高肇勒死,正式终结了高家的专权。

这场政变的参与者规模庞大,几乎所有亲王和高官都是当事人,尤其于忠最为冒尖,于是高肇之后的另一个权臣就此现形。

2月10日,高阳王元雍升任皇家师傅、兼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清河王元怿,升任宰相,广平王元怀升任最高监察长。

3月1日,高太后的头衔被剥夺,并放逐到瑶光寺当尼姑,除非重大节日,都不准进宫。

于忠既当监察院总监察长,又负责皇城警卫,中央政府完全被他控制,成了北魏新旧交替之际的最大赢家,到本年8月,进号车骑大将军的他,更是出任最高行政长官,可谓风光无限,让一众政敌望而生畏。

于家之前出过一个皇后,但到此时,一代新人胜旧人,于忠毕竟只是个外人,他也清楚自己的处境,除非打算改朝换代,否则还是要向皇族妥协。

元氏皇族到这一时期有些人才凋零的尴尬,胡太后千呼万唤始出来,凭借不让须眉的才智和马术箭术,一旦开始垂帘听政,瞬间成了大家的偶像,几乎重现冯太后当年的风采。

但二人的差别也不容忽视,一个信儒一个信佛,就是最大的分水岭,除此之外,周围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此时的北魏,人才环境、政治环境、军事环境等各方面都难与当年相提并论,胡太后即便有逆天之才,也终难带领北魏实现绝地反击——何况迷信佛教的胡太后,虽然资质不浅,但在掌权之后,并没有什么明智之举,反倒在生活中各种奢侈糜烂,工作上各种疏漏天真。

皇帝年幼无知,太后虽然有些见识,却也很年轻,还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妇道人家”,朝中大臣为了争夺权柄,可谓煞费苦心,于忠这个朝廷大佬,不觉便成了众矢之的。

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凭借过硬的关系,本来能在朝中呼风唤雨,但他年纪太大了,所以有心无力,几年后便去世了,对于朝局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