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495章寒山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5章寒山之战(1 / 2)

 547年7月25日,萧梁将领羊鸦仁终于进入悬瓠。

7月29日,萧衍下诏指定悬瓠仍称豫州,改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任命羊鸦仁为司州豫州二州督导官,镇守悬瓠,西阳郡长羊思达,当殷州督导官,镇守项城。

8月1日,萧衍下诏全国动员,大规模攻击东魏,派南豫州督导官、贞阳侯萧渊明,南兖州督导官、南康王萧会理,分别率军。

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此前再三请求北伐,终于迎来了机会。

萧会理是萧衍的孙子,自恃身份尊贵,目无下尘,包括萧渊明在内的部属,全不接见,而又生性懦弱,乘坐的小轿都用木板围住,防范贼人偷袭。

萧渊明不久便联合各将领向中央反映萧会理的种种不当之举,萧衍于是下诏把他调回,让萧渊明当大军总司令官。

梁军既已深入东魏疆域,高澄不得不采取行动了。

这时有人告诉高澄说侯景有意回归北方,正好侯景的部将蔡道遵,向东魏投降,说侯景十分后悔做了错事。

高澄当然不愿和侯景刀剑相向,于是写信劝侯景:“你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在邺城,一切平安,如果你能回归,我承诺让你终身担任豫州督导官,并送回妻子儿女,所有追随你的部属概不追究。”

侯景让智囊王伟回信说:“我已引导两大帝国的军队,高举大旗向北讨伐,虎狼之师一起奋勇努力,很快就能克服中原,那时官位由我自己选择,怎么会靠你的赏赐?至于妻子儿女,有什么值得介意,诛杀他们对我毫无损失,真的发生这种屠杀无辜的事,也只会给你带来灾害,跟我有什么相干?”

高澄看完书信,瞬间火冒三丈,让人把蔡道遵吊打一顿,什么“侯景还后悔做了错事”云云,简直是污辱人的智商!招降显然是行不通了,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9月,萧衍让北伐兵团总司令官萧渊明,在寒山泗水上筑坝,利用泗水倒灌彭城,准备在夺取彭城后,再向北推进,与侯景互相支援。

萧渊明很快率军进驻寒山,在距彭城18里的泗水上筑坝,阻断河流,由总监察长羊侃负责筑坝工程,前后只用了二十天就宣告竣工。

羊侃建议萧渊明利用水势大举攻城,但萧渊明不接受,而当各将领询问如何行动时,萧渊明只说:“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这个词的意思比较含糊,有时积极有时消极,在萧梁掌握主动的时候不及时进取,当然属于消极,萧渊明似乎并不比萧会理高明多少。

萧梁的机会随着一句“随机应变”流失掉了,东魏很快就实施反击。

高澄派总司令官高岳,增援彭城,打算用金门郡公潘乐,当副司令官,陈元康劝阻说:“潘乐反应慢,不如慕容绍宗,而且先王临终时也曾这样交代,你只要一片诚心待他,不必担心侯景。”

此时慕容绍宗身在外地,高澄准备召他回京,又怕他突然接到内调令,惊疑过度,也像侯景一样叛变,陈元康说:“慕容绍宗最近曾派人送来金银厚礼,我为了使他安心,所以收下,并诚恳地回信,保证他不会有意外行动。”

高澄再无怀疑,立即任命慕容绍宗当东南政府总监,与高岳、潘乐同时进军增援徐州。

慕容绍宗自从跟了高欢,一直没有露脸的机会,正如高欢所说,他是故意冷落慕容绍宗,为的就是在未来某个时间应付突发状况,显然接下来正是慕容绍宗的表演时间。

侯景先前听说韩轨出征,跟部属说:“吃猪肠的小子,能做什么,你们不必担心。”

后来高岳出征,侯景又跟部属说:“军队是精锐,可惜头目平庸,不足为虑。”

现在慕容绍宗出山,侯景不禁有些犯怵,也不跟部属分析时局了,自己嘀咕道:“谁教那鲜卑小娃派慕容绍宗过来,如果这是真的,莫非高王还没有死?”

除了慕容绍宗,高澄还让最高法院院长杜弼当参谋长,代理中央特遣政府政务秘书。

杜弼临出发时,高澄派人问他政务纲要,就简明扼要的写上一两条,让留守政府官员可以借鉴即可,杜弼请求当面陈述,见到高澄后,郑重地解释:“天下之大,最重要的事就是赏罚,赏一人而使天下所有人欢喜,罚一人而使天下所有人畏惧,只要这两件事没有缺失,政府就会完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