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童养夫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童养夫29(1 / 2)

 宁德方言习俗宁德市汉语方言分布情况比较复杂。

根据方言内部的异同,宁德方言属闽海方言群中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区。古田、屏南两县属于闽东南次方言南区;蕉城区和福安、周宁、柘荣、寿宁、福鼎、霞浦等7县(市),属于闽东北次方言区。

闽东方言福州话在南片区可自由交际,北片区各市(县、区)人也能基本听懂福州话。福安话在北片区的周宁、寿宁、柘荣等县可自由交际,蕉城、霞浦、福鼎人也能基本听懂福安话。

闽东方言北片区各县(市)没有像福州话韵母那样的变韵现象。词汇方面,北片区有些词语说法与南片区不同,如“肚子”叫“腹肚”,“小孩”叫“傀儡”,“饿”叫“饥”kuj,“生孩子”叫“生囝”或“饲囝”,“种猪”叫“猪狮”等。

语法方面,北片区有些地方句子架构特殊,如寿宁话把“你先走”说成“你走先”,寿宁话、柘荣话把“再吃一碗”说成“食碗凑”或“食碗添”,福安话把“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斗笠”叫“笠斗”,“前头”叫“头前”等。福安话语音浊重,语调偏硬;福鼎话轻清、绵软。

同时,境内有一些地方形成区外方言岛。蕉城区飞鸾镇的碗窑和礁头村(共3000多人)讲闽南话;霞浦县的三沙镇和水门、牙城两个乡镇的部分村庄,以及下浒、柏洋、长春等乡镇的少数村庄(共约7万多人)讲闽南话;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点头、贯岭、箭山、叠石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共13万多人)讲闽南话;还有柘荣县的乍洋乡和东源乡的少数村庄(约500多人)也讲闽南话。

全地区约有21万多人讲闽南话。闽南话是宁德境内第三大方言。

还有少数地区形成汀州话(客家话)方言岛和莆仙话方言岛。古田县风都镇的后溪、珠洋两个村(约5000人)讲客家话,霞浦县柏洋乡利埕村福鼎楼自然村300多人)讲客家话,柘荣县城郊倒龙山村( 100多人)讲客家话。

此外,福安市社口镇首笕村、福鼎市溪镇赤溪村和点头镇观洋村以及寿宁县西南部边境个别自然村讲客家话。霞浦县溪南镇岱屿村(100多人)讲莆仙话;福安市下白石部分村庄(400多人)讲莆仙话;福鼎市沙坦镇澳腰等村庄(数百人)讲莆仙话。

闽东方言南片的福州话在境内少数地方形成方言岛。福鼎市秦屿镇(1. 5万多人)全讲福州话;霞浦县的海岛乡和柏洋乡的北岐村、长春镇的计米村(共1. 4万多人)讲福州活。

由於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一些县的边界村庄讲邻县方言。屏南县西北部岭下乡的富竹、上楼、东峰、上梨洋、葛畲等村因与闽北的建瓯市毗邻而讲属于闽北方言系统的建瓯话,周宁县的西北部与政和县接壤的泗桥乡的赤岩、洋尾、洋尾弄、吴厝坑、吴厝坪和纯池镇的前溪等村庄讲属于闽北方言系统的政和话;霞浦县的东冲半岛与罗源县的鉴江镇隔海相望,该县北壁乡的东冲、上岐、下岐个村讲罗源话。

线狮:又称抽狮,源于清代,流行于宁德霍童和福鼎管阳、沙埕一带。表演时,将20公斤重狮头、身、尾、足系上绳子,挂在特制的车架上,由七人拉绳操作,把“死狮”抽成“活狮”。

主要套路在缘柱、出洞、钻穴、登山、下岭、飞岩等。霍童线狮有“雌、雄狮”和“母、子狮”。

主要动作有:坐立、蹲卧、搔首、舐毛、伸足、偎依、追逐、逗引、顾盼、亲昵、抢球、啃球、传球、失球、叭球等。线狮在大锣大鼓伴奏下,反扑跳跃,回旋翻滚,怒吼威震,形象逼真。

纸札:纸札属于灯技艺术。

宁德洋中把“纸札”踩街活动称为“迎灯”。纸札融木偶、竹札、木雕、彩灯、绘画、缝纫、灯光为一体,应用物理原理制作成“机关”,景物立感巧妙,水火逼真,人物活动栩栩如生。

纸札源于明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8)洋中周缮已擅长“游情六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