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童养夫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童养夫52(2 / 2)

1933年5月中旬,在江西宜黄县西南红军总部驻地举行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红军总政治部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

1933年5月17日,时任中共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王盛荣向少先队发出迅速完成组建“少共国际师“的号召。

1933年5月20日,少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为完全彻底的粉碎四次'围剿',须要更快的完成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少共中央局决定由江西征调四千,福建征调二千,闽赣征调二千,到1933年'八一'节为止,完成'少共国际师'“。

1933年5月23日,少共(青年团)中央局发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抽调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队员组成3个军区少年先锋团。

1933年6月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强调必须执行中央局2月8日紧急决议中提出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和“动员所有模范营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提出要通过“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彻底实行优待红军条例“、“加紧政治动员“、“采用突击方式以扩大红军“、“有计划的领导和动员赤少模范队整个组织加入红军“等措施,完成“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

1933年6月下旬,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在瑞金召开了江西、福建、湘赣、粤赣等省和边区的少先队队长联席会议。朱德总司令亲临大会讲话,他分析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根据地面临第五次“围剿“的严重情况,阐述了动员青少年积极参加“少共国际师“的迫切意义,号召团和少先队的干部、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军,用武装上前线的实际行动,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

1933年6月30日,中革军委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为了在“八一“前完成创建“少共国际师“的任务,反“围剿“主战场--中央苏区江西省兴国县长冈模范乡干部“日着草鞋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深入到广大乡村挨家挨户做宣传发动工作,用自己的模范行动,组织青少年积极报名参加红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在“八一“前如期完成兵员征集任务。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大会在博生(今宁都)县跑马场召开,中央军委会代表王盛荣首先致词,他略述了“少共国际师“成立的意义及任务,并代表中革军委向“少共国际师“授旗。最后,江西省军区政委李富春宣读了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的贺电。自此,集中了3个省少年先锋团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

1933年9月3日,即第19个国际青年节,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训练的“少共国际师“在成立地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周恩来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随后,新任“少共国际师“政委萧华作了具有强烈鼓动性的讲话:“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今日在博生正式宣誓。整装待发要出征,粉碎敌人'围剿'莫延迟。我们都是青少年,愿把热血染红旗。“随后,全师官兵高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开赴前线。

1933年6月初,红一方面军部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编制,将小师小团扩编为大师大团。整编后,部队辖第1、第3、第5军团和由12军改编的独立第1团。其中,第1军团辖第1、第2、第3师,共9个团;第3军团辖第4、第5、第6师,共9个团;第5军团辖第13、第15、第34师,共9个团。

“少共国际师“组建时,辖第58、第59、第60团,部队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军委会代表王盛荣8月5日在成立大会上宣布:“少共国际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XX军团第XX师(即红5军团),所辖三个团随后也分别改成了第43、第44、第45团。8月15日,红一方面军下达行动任务命令,红15师(少共国际师)为总预备队。

1933年9月4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向军委呈报请示:“拟调萧华任十五师政委,冯(冯文彬)任政治部主任。“1934年5月15日,军委电令“少共国际师“(红15师)改隶红1军团领导。

“少共国际师“开赴战场后,官兵们在将军殿、团村、大脑寨、驿前、广昌、石城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仗仗打得残酷壮烈。然而,持续一年多的激烈战斗,部队伤亡严重,由成立时的八九千人锐减至不到三千人。

1935年2月9日,中央红军长征转移到云南扎西。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红军战斗人员锐减,尽管各军团、师、团、营、连的番号依然存在,但是,有的军团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师,有的师的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团,有的连队才几十个人。为了提高部队机动作战能力,中革军委决定在组织上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精简机关,充实战斗部队。2月10日,中革高官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署《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全军进行整编。其中,包括“撤销红军第1军团第15师,人员分别编入红军第1、第2师“。至此,“少共国际师“也就成了历史名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