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童养夫5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童养夫53(1 / 2)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后,年轻的官兵们在师长陈光和政委冯文彬的率领下,立即展开了紧张的军政素质训练。

但不到一个月,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命令当时正在前线的青年部长、年仅17岁的萧华迅速返回总部谈话,向他宣布了军委的决定,准备任命他为“少共国际师“政委,并鼓励他“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的部队更有朝气“。11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5军团政治委员朱瑞、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签署命令,任命萧华为第15师政治委员。由此,萧华在成为“少共国际师“第二任政委的同时,还成为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该师首任政委冯文彬改任师政治部主任,首任政治部主任罗华明出任15师第45团团长(不久改任政治委员)。

11月,陈光与吴高群对调工作,陈光任红2师师长,吴高群任“少共国际师“师长。12月12日,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吴高群被炸成重伤,不幸于24日牺牲,年仅23岁。吴高群殉职后,原红7军团参谋长曹里怀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

1934年5月,红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向周恩来等红军首长提出建议,拟调彭绍辉任15师师长,曹里怀任军团参谋长。随后,红9军团第34师师长彭绍辉成为“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6月,曹里怀到红5军团任参谋长。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少共国际师“担负掩护中央纵队和殿后任务。在彭绍辉和萧华的带领下,“少共国际师“奋勇作战,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随着“少共国际师“撤编工作的展开,军委对该师领导也作出了调整,彭绍辉调至红1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科长。萧华调至红1军团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冯文彬调至红1军团政治部,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巡视团主任。“少共国际师“的撤编等善后工作,则由末任政委罗华明负责。之后,他调至红5军团破坏部任部长。

“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编,虽仅存一年半时间,但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既为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党和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一批栋梁之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担任中央国家部委领导,而更多的是供职于人民军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孩子不是革命家属,就是一些烈士的后代,领导的子女。在这个少共国际师内部,把孩子们分为三类。十五岁到十八岁的,属于准军人,或者是直接可以上战场的战士,他们每天需要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只要一达标,就会被单独列出来,分配到其他红军部队当基层战士。这些孩子不但有一定的战斗力,而且是一些红军部队的骨干或者是干部重点培养对象。多年后他们年纪到了,纷纷进入了红军或者是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连队干部。

十三到十五岁的孩子,编为一队,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和一些军队常识。他们或多或少会学习一些战略知识,懂一些打枪方面的技巧。但是他们由于年纪小,力气不大,几乎没有到当兵的年纪,所以对他们的训练只停留在理论方面。他们连新兵都不能算,上了战场只能是炮灰或者是拖累。红军高层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候培养他们,但是敌人没有给红军和他们机会和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