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国色芬芳> 偷心贼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偷心贼29(2 / 2)

伍廷芳伍廷芳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据日本外交档案显示,在同日本外交人员接触时,伍廷芳多次称自己是日本人的朋友,因此他非常珍视这份友谊。既然是朋友,就应该推心置腹,因此,伍廷芳在与日人交谈中几乎是毫无保留地多次泄露了许多至关重要的清廷内部政要秘闻。但是,日本的外交官们在与伍氏打交道时,却与伍氏态度大有不同。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外交官的职责,表面上他们也称伍氏为朋友,可是,他们似乎并未把伍氏视作真正的友人,而是把他看作是提供重要情报的来源。正因为如此,每当伍廷芳的谈话结束以后,这些公使、领事们都要将其内容一五一十地向日本外务省禀报,以供上层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参酌。其次数之繁多,内容之重要,其数量之多,简直让日本的外交官都感到惊讶不已。

《马关条约》签订后,由于的内容十分苛刻。故从朝廷大僚,到民间有识之士无不为之切齿痛恨。康有为曾为此发动了一千多名会试举子公车上书,吁请废约再战,奋发图强。台湾举人更是痛哭流涕,痛不欲生,认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乞求清廷千万不要割舍台湾。然而,直接参与《马关条约》签署的清廷代表伍廷芳等人的感情却完全与众不同,他们觉得谈判来之不易,理应履行条约所规定的条款。甚至认为主战派的废约企图,是无理取闹,无事生非。对于侵略者日本,他们非但没有憎恨与嫌弃,反而通过谈判增加了好感,企图依赖日本之势力,与光绪皇帝为首的清政府讨价还价。

1896年,被清政府命为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

1897年2月25日,返港省亲,受到港督罗便臣、驻港陆、海军司令、立法局全体议员及士绅们的热烈欢迎。

1899年,奉命同墨西哥签订《中墨通商条约》。

1902年,应召回国,授四品候补京堂衔,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职。与沈家本共同主持修订法律,在修律过程中,他竭力主张全面引进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他的主张得到擅长于中国传统法律的沈家本的支持。辛亥革命后,伍廷芳继续致力于中国法律的修改,并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伍廷芳被任命为司法总长。伍廷芳一方面主张仿效西方,建立全面新的法律体系,包括建立律师制度。另一方面利用司法总长的身份,在具体的审判活动中率先推动律师辩护制度的实施。

1906年,伍夫人何妙龄捐巨款建成何妙龄医院。伍廷芳居港20余年。

1907年,再次出任驻美国、墨西哥、秘鲁、古巴公使,两年后回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伍廷芳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致函清廷,劝告清帝退位。上海光复后,与陈其美、张謇等组织“共和统一会”,又被光复各省推为临时外交代表,与各国交涉。之后旋任南方民军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北方代表唐绍仪举行南北议和谈判,达成袁世凯迫清室退位,赞成共和,即选袁为大总统的妥协。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临时政府北迁,退居上海,先后被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推为首领,并被共和党列为理事,未就职。在南北议和中,孙中山处于劣势,只好退让,而伍廷芳也辞职回“观渡庐”著书立说,写出《延寿新法》、《中华民国图治刍议》、《美国观察记》等。时任总统府顾问的有日本人贺长雄与美国人古德诺,他们发表文章,为袁世凯上台造舆论。伍廷芳洞悉这一阴谋,发表演说:“北京现有的政府,只算得上是戏场,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僚只算得上是戏子。我们看戏则可,若听了戏子的话当真就不可……问问过路的行人,有哪一个是喜欢人家做皇帝的。我们要努力坚持,不管他是洪宪,还是宪洪,只晓得今年是民国五年,明年是民国六年,维持这个年号以至万年,万万年!”虽然袁世凯还是当了“皇帝”,但在全国声讨中,很快命归九泉。

1911年宋教仁、陈其美等人商量在上海起义,成立“沪军都督府”。考虑外交总长人选时,踌躇良久,有人提出伍廷芳,大家一致同意,于是派伍廷芳的老朋友李平书前去。伍廷芳显得迟疑,自称年老力衰,难以再任,被李苦苦相劝,才勉强答应。毕竟是个外交老将,他上任后立即照会各国领事,加派警力保护租界,告知各国在中国内部的斗争中应严守中立,还发电要外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伍廷芳被任命为政府临时司法总长。他高举以法治国的大旗制订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

1912年初,为对前山阳县令姚荣泽一案的审理,在有关律师的立法尚未出台,民国律师制度尚未正式建立的情况下,伍廷芳就坚持改变传统的的审判方法,包括司法独立、陪审制,并要求律师到庭辩护。对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孙中山也给予大力支持。

1916年,出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次年代总理,旋因拒绝副署解散国会令解职出京。

1917年张勋率领辫子军北上,逼迫总统黎元洪解散国会,伍廷芳知道,张勋其实是想取消共和制。所以黎元洪让他解散国会,他是万万不能同意的。新任国务总理江朝宗带领士兵包围伍廷芳的住所,让他交出总理印信,伍廷芳坚决不交,士兵们高声呼喊所要印信,直至深夜。伍廷芳无法休息,一怒之下把印信从楼上扔下,让他们回去交差。次日向黎元洪递交辞职信,回山海关去了。没料到在山海关听到张勋复辟的消息,便决心与北洋政府决裂,到南方去寻找新的出路,追随孙中山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

1921年,任广州军政府外长兼财政总长。北伐战争时,曾代行总统职权。

因病辞世

伍廷芳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入永丰舰。第二天,80岁的伍廷芳立即上舰看望孙中山,共商反叛大计。回家之后,还愤怒不已,次日接到陈炯明来电,要求他向孙中山劝说,让他下野,言辞中对伍廷芳也颇为不敬。一气之下,他病卧不起,儿子伍朝枢立即送他进广州新公医院,被确诊为肺炎。6月23日,伍廷芳终于乘鹤西去。在永丰舰的孙中山悲痛万分,舰上他发表演说:“今日伍总长之殁,无异代我先死,亦即代诸君而死,为伍总长个人计,诚死得其所;惟元老凋谢,此后共谋国事,同德一心,恐无如伍总长其人矣。惟全军惟有奋勇杀贼,继成(承)其志,使其瞑目于九泉之下,以尽后死者之责而已。”“弥留时,犹谆谆授公子朝枢以护法本末,昭示国人,无一语及家事。”纪念伍廷芳的活动在全国展开,1922年12月17日,上海开了追悼大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