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晚明海枭> 第61章~第70章注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第70章注释(1 / 1)

 第61章:

“梅岭路隘,驴马遗溺甚臭,宜醉饱而去。浈江多滩无石,上难而下易,船大而无虞,峡中山蛮宜防。至于广城,阳泄阴盛之地,花不谢,雪不下,人多湿疾。”——出自隆庆年间徽商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卷七《江南水路》中记载的梅关到广州的沿途环境。

自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开辟梅关道以来,赣江-梅关道-浈江-北江就是一条沟通广州和长江的交通大动脉,军队调动、政令下达、商旅往来大多经此。入宋后,海洋贸易发展,这条大动脉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输血通道,梅关北边的大庾县在北宋时期就有专门生产出口瓷器的瓷窑。

到了明代,梅关道上更是“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赣江也成为仅次于大运河、长江的第三大水路交通动脉,朝廷在赣江设有五个钞关,大运河是七个,长江则有十五个,用于征收商税。

第63章:

“伙长八人,舵工十六人,伙长二人一班,舵工四人一班,昼夜番休,无少间,上班者管事,下班者歇息。”——出自谢杰《虔台倭纂》

第64章:

平衡纵帆的主要好处是帆面压心与桅杆的距离可以调节,这相当于调节由于风力产生的帆面绕桅杆转动的力矩(帆面压心与桅杆的距离即相当于该力矩的力臂,该力矩与人力转动帆面所需的操控力矩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这样一来帆面的转动就更加省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