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回首东顾> 第二章 潼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潼关(1 / 2)

 第四部虎吞万里第二章潼关

同洋洋得意的杨国忠不同,唐皇非常明白中央已无兵可用,也清楚此次叛乱的危险。看到杨国忠在那里夸口说,叛乱不日定可平定,唐皇有一种血冲脑顶的感觉,他恨不得找出大棒把这个昨天还顺眼的宰相暴打一顿。再看看那些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的大臣们,唐皇觉得一阵心堵。没有办法,必须自己亲自动手。唐皇于是命特进毕思琛赴东都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赴河东,各自招募数万人以抵御叛军。

这时,替代高仙芝为安西节度使,攻灭大勃律的封常清刚好来朝述职。看到安禄山作乱,便请缨往洛阳抵挡叛军,并夸口说道:“挑马箠度河,计日取逆胡首以献阙下”。唐皇大喜,命他往洛阳募兵,加强守备。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二十一日,唐皇下令将安禄山留在长安的长子安庆宗斩首示众。而安禄山的堂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因为曾经上奏安禄山谋反,所以只是被解除了兵权,收回西京。唐皇改命时任朔方右厢兵马使、丰州都督的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朔方军东进讨贼。同时命荣王李琬、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正、副元帅,率数万兵出潼关东征,还在各地新设节度使、防御使,以阻止叛军。

当时天下承平岁久,以致百姓不识兵革。因此当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四逃。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叛军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兵迅速,至十二月三日即抵达河南道灵昌郡(今河南滑县)的黄河北岸。第二天,叛军过了冰冻的黄河,进入河南道境内。

安禄山指挥叛军,开始进攻汴州(今河南开封东南)。守汴州的是上任没多久的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守城的是二万多从未打过仗的府兵和各处拉来的民丁。

安禄山命令数万叛军精锐展开队形,然后吹响号角,擂动战鼓,推着云梯、撞车、楼车,气势汹汹的往汴州冲了过来。

很快到了城下,叛军将领一声令下,万余弓箭手箭雨如飞。城上的守军何曾见过如此阵势,早被叛军的号角鼓噪之声吓的手软脚抖,现在又看到不长眼睛的箭乱飞过来,顿时放下兵器,逃到城下,只想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张介然是个文官,根本就没有临阵作战的经验,见如此情景,不由手慌脚乱,只是下令死守。城墙上只留下了少数军士,可怎么也挡不住潮水般涌来的叛军。

土崩瓦解、士气涣散的汴州很快就叛军攻了下来。张介然被俘,近万军士投降。安禄山得意洋洋的骑马进城,却发现城门口上贴满了朝廷悬赏购其头的告示,“凡枭逆贼安禄山首级者封千户,赏金五千两!”不由勃然大怒。

进了河南节度使府的安禄山刚把愤怒的心安定一点,这时去清点张介然书信和户籍文件的高尚急急来报,“根据朝廷发来的文件,在十一月二十一日世子安庆宗被斩首!”听到这个噩耗,安禄山立即昏死过去。

醒来后的安禄山暴怒如狂,在他的命令下,张介然及上万降卒惨遭杀害,鲜血把汴州城南都染红了。

得胜的叛军在稍稍得到宣泄的安禄山的指挥下,向西开始进攻荣阳。

荥阳太守崔无波登城拒战,他极力指挥守军准备擂木滚石,但是守军士兵同汴州守军差不多,一听到鼓角声就手脚发软,他们没有一点作战经验,如同一群无头苍蝇一般在城墙上四处乱跑。待叛军停止号鼓时,城下一片寂静时,这帮业余士兵又纷纷探头去看是什么回事。结果数万叛军的一顿箭雨就让守军纷纷自坠如雨。很快,崔无波及官将全部被擒。安禄山杀了崔无波,留其将武令珣守荥阳,兵锋指向洛阳。

荣阳一失,东都洛阳就岌岌可危了。

赶到东都洛阳的封常清匆忙招募了一批佣人或商贩,组成了一支六万人的军队。他迅速地烧毁了洛阳北边上的黄河大桥,以阻止安禄山的进攻。但是安禄山从汴州突破黄河防线,攻陷了汴州。这一运河的运输枢纽的失守,使得朝廷的南方供应线被切断了。而荣阳的失守,更是让洛阳直接暴露在安禄山的面前。

封常清只好率领六万新军,开赴前线,抵抗安禄山的进攻。

在洛阳的东边数十里的堰师,封常清把六万军队摆成密集队形,企图用弓箭和如林的长矛抵挡叛军的进攻。

安禄山命令万余同罗、奚、契丹、室韦骑兵为前导,数千铁骑在后,开始对唐军发起进攻。在震地响的马蹄声中,叛军骑兵越来越近。唐军士兵紧张地看着前面如飞的骑兵,他们象潮水般向自己涌了过来。已经可以看到叛军骑兵们的脸,可以听到他们发出“呜呃”声,箭雨开始飞过来。没有受过训练的唐军士兵正在努力压制着自己的恐惧。

当叛军骑兵拔出雪亮的马刀时,有少数的士兵再也受不了,放下兵器,脱离队伍,开始向后跑。这对士气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许多对的士兵开始犹豫了,是战还是逃?当叛军骑兵冲进唐军,开始斩杀前面的唐军士兵时,唐军士兵终于开始成队的逃跑了,开始是数百人,最后数千人,最后是全军大溃逃。

望着潮水般逃跑的唐军,封常清如同掉进了冰窟,“兵败如山倒呀!”

封常清没有灰心,又组织残兵败将抵抗叛军,但是这一次比上一次溃败的更快,封常清终于明白了,自己这支豆腐军队是不可能战胜安禄山叛军。

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河南尹达奚珣已经向安禄山献城投降,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封常清只好退至陕州(今三门峡市)。

在陕州,封常清组织了最后一次抵抗,叛军铁骑在叛将崔乾祐的指挥下,把唐军冲地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封常清没有办法,只好退回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在路上,封常清碰到了领兵前来的高仙芝。封常清对自己的老上司说道:“属下在东都连日苦战,叛军的锋芒锐不可挡,而我等几无可战之兵。现潼关天险无兵把守,如果让叛贼突入,则长安危矣!陕州无险可守,不如收兵据潼关再抗敌。”高仙芝听完了封常清的整个介绍,明白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高仙芝下令打开太原仓,把库中的缯布全部分赐给将士,并放火焚烧了仓库,然后率兵向潼关方面撤退。中途遭到了叛将崔乾祐率军追击。官军几乎是一触即溃,“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

高仙芝和封常清率残军回到了潼关,立即整顿兵马,修缮关防,准备石木,积攒粮草。士气也开始慢慢地恢复了。

叛将崔乾祐率军追至潼关前,攻打了几次,都被官军据险击退。见无法取胜,崔乾祐只好引军回陕州驻扎。而弘农、临汝、濮阳、济阳和云中等郡相继陷于叛军之手。

这时,监军内侍边令诚跳了出来,要求同高仙芝一起侵吞朝廷发下来的粮饷,并派兵护送其财物回京。在陕州时,边令诚曾要求多分缯布,被高仙芝拒绝。在退回潼关的途中,边令诚又要求高仙芝派军士保护自己的钱财先行,又被高仙芝拒绝了。

看到边令诚再三以私事相托,平时与其关系不错的高仙芝不由大怒,厉斥道:“时值朝廷危难之际,公不以国事为重,却时时私利在先,如何面对皇恩?”边令诚不由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只用了短短的三十五天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已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其时,朝廷从各道征集的兵马尚未赶到长安,西京守备空虚。但是安禄山进入洛阳后,忙于做登基称帝的准备,减弱了攻势,给了朝廷以喘息机会,各道援兵渐渐云集长安,加强了守备。

新任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抵达单于都护府后,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了静边军(山西右玉)。十二月十二日,叛将薛忠义率兵反扑,郭子仪派兵马使李光弼和左武锋使仆固怀恩等人分兵进击,大破薛忠义,斩杀叛将周万顷,坑杀叛军骑兵七千余人,获得了唐军开战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而此时的唐皇,已经被各地的败报弄得几乎发狂。而前段日子还在安慰唐皇,叛乱几日内就会平定的杨国忠,也收起了那套“只是安禄山本人造反,其部下士兵不是心甘情愿的”厥词。

边令诚回到朝中,向唐皇进馋道:“封常清常四处宣扬叛军强大,动摇军心;高仙芝更是无故弃地数百里,而且克扣军粮物资。”心烦意乱的唐皇不由勃然大怒,立即让边令诚持诏回潼关,并领百名禁军去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

边令诚来到潼关,封常清正在督促士兵修缮城墙,准备器械。见到边令诚率人过来,不由对这个老熟人笑道:“边大人,这几日去哪里发财去了?”谁知边令诚翻脸便说,“奉诏处决罪将封常清!斩了!”可怜封常清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身首异处。

边令诚命人抬上封常清的尸体,来找高仙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