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帝国骄雄第八章国丧和战争动员
刘镇宇在兴平十二年的三月初一从基辅出发,连同家人一道返回建昌。而参谋总部一班人马也一同搬迁。
一路上,到处都是身穿铠甲、佩戴武器的士兵。陆军,守备军,民兵,不同服饰装备的士兵在商洛大地上来来往往,加上川流不息的运送物资的马车,显示出浓重的战争紧张气氛。
望着刘镇宇护卫队伍中那面牡丹将旗,所有的大秦军民都知道是谁的旗帜,也知道这一行人是谁。他们站立在大道两旁,神情肃穆,他们用坚定地目光看着自己的国王,自己的精神领袖。他们从那呼呼飘扬的将旗里找到了激励的力量。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需要一种力量来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勇气。
刘镇宇看着这一切,脸色依然是那样的阴沉。大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一个编制的陆军骑兵师就这样在阿塞尔拜疆地区消失了,这是大秦建国以来从没有的事情。
刘镇宇明白,自己训练和熏陶下的陆军太骄傲和自信了,他们把荣誉已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刘镇宇有一些苦恼,他知道过度的骄傲会让一个国家衰亡,希腊,罗马,无不如此。但是军队和国民必须保持一种自信和骄傲,这才能让他们有崇高的梦想追求和前进的动力。
这时,他想起了那个小舅子,那个在身边待了好几年的小舅子,拜占庭的王子殿下,死在遥远南方的易常胜。刘镇宇的心不由地一阵隐隐作痛,自己是把他当成了一颗棋子,希望他能带领实力稍弱的拜占庭同实力稍强的大食斗个两败俱伤。现在他已经为了自己的梦想死去,被他的部下和同胞给害死了。
刘镇宇看看在车厢里依然哭着的伊琳娜王妃,不由地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伊琳娜公主从得到消息那一刻起就陷入极度悲痛的状态。
刘镇宇知道易常胜死去的真相是什么,这跟自己情报人员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消息有一定关系,更多是靠他自己的推测。
刘镇宇可以想象的出来,在拜占庭这个日渐衰弱的国家里,这里的贵族和人民几乎快要忘记了祖先罗马帝国的荣耀了,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好好地偏安在这个地方,罗马帝国的最后的领土上。但是易常胜,这个受过自己和大秦熏陶的年轻人却明白,拜占庭最大的危机不在于它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荣耀,而是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拜占庭地处于欧亚和东西方世界的连接处,现在在它的西面是内讧不断、却野心勃勃的基督世界,东面是强大如火、贪婪无比的穆斯林世界,在它的北面是神秘强大的大秦,一个来自东方世界的强大势力。
任何一个势力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多的财富,就必须通过拜占庭这座桥梁,向新的世界进攻。正因为如此,拜占庭不但被异教徒的穆斯林世界敌视,就是同为上帝子民的西方基督教世界跟拜占庭也有极大的隔阂和敌意。幸好北方这个强大的大秦是拜占庭的盟友,这才让拜占庭不至于陷入孤立的悲惨处境。
但是易常胜知道,在周围三个强国里,应该来说,对拜占庭野心最大的,也最迫切的应该是大秦。易常胜明白,黑海是大秦最大的软肋,失去黑海,大秦最繁华富庶的商洛地区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面前。而拜占庭恰恰就占据这个软肋的南面和咽喉出海口。
易常胜虽然明白大秦和拜占庭是盟友,而且关系看上去异常地亲密和友好。但易常胜是在大秦学习到了国与国之间,没有友谊和仇恨,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的。他相信目前的大秦对拜占庭没有任何野心,这从大秦从来没有在黑海发展海军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数十年之后,刘镇宇的后面第二代,第三代大秦国王呢?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抛弃这个对大秦百害而无一益的政策呢?
在大秦的面前,易常胜知道目前的拜占庭是几乎没有什么能力去对抗的。所以易常胜明白,拜占庭必须不停地扩展自己的实力,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扩展自己的实力。这就是易常胜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
但是易常胜的这个梦想让拜占庭的许多人感到恐惧,这些人有神职人员,有大贵族,有将军。他们只知道易常胜的梦想将会让他们贫穷和失势。失去财富和权力让他们疯狂,在易常胜的梦想没有让他们死去之前,就让易常胜先去死吧,于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易常胜只有死路一条。
“易常胜在我这里只学到了血肉,却没有学到精髓。真是可惜呀!”刘镇宇暗暗感叹道,他的眼前还恍惚闪动着易常胜那年轻的笑脸。
很快到了建昌,刘镇宇早就已经知道参谋总部和陆军部发布了全国动员的命令。虽然他明白目前的形势还没有到达那种严峻的形势,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整编陆军骑兵师的覆灭,让他们记住这个教训也好。刘镇宇明白自己的军队现在需要挫折和悲痛来化解他们的骄傲,让他们理智和冷静,成为一支真正的职业军人。所以,刘镇宇下令陆军、海军各部,各军事院校开始讨论第二十五骑兵师的失败的原因,不管对与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教训。
参谋总部和陆军部在忙着调兵遣将,对于他们来说,守备军还不如预备役部队。毕竟经过五年以上正式陆军经历的士兵都是不可多得的老兵,他们同无数的敌人做过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比只有一股热血的守备军要好的多,而且这些前陆军官兵对于重新上战场也是跃跃欲试。
参谋总部和陆军开始编制四十岁以下的预备役部队,对于四十岁以上的预备役士兵,他们就被分配到了守备军,充实了这支热情有余而经验不足的军队。
经过一个月的征集,十个预备役步兵师、七个预备役骑兵师被集中完毕,开始向利州运动。
而正式在役的大秦陆军有四十八个师,七十二万人,其中有二十二个步兵师(第一到第二十二师),十四个轻骑兵师(第二十三到三十六师),六个重装骑兵师(第三十七到四十二师),六个近卫师(也就是亲卫师)。参谋总部和陆军的计划是调集十个步兵师,十个骑兵师,包括两个重骑兵师,加上十个预备役师,向大食发起进攻。而在利州南部和茂州南部保留六个师和四个师的后备部队,不包括这里原有的守备部队。他们甚至打起了近卫师两个火枪步兵团和一个火炮步兵团的主意来了。
看到这个计划,刘镇宇感到一阵头晕。这些参谋总部的人真是疯狂了,也许是十多年没有大仗打,而四州岛的小打小闹又满足不了庞大陆军的“作战需要”,所以一直被陆军埋怨的参谋总部准备一次让陆军打个够。
刘镇宇修改了这个计划,防守西线的军队不能动,反而要加强。只从北部各州调集部队,不足的由预备役部队凑足,总共二十四师,计三十六万人,六个师从茂州会同萨里**队向大食的波斯进攻,自己亲率十五个师,包括两个近卫师,从利州进攻大食的阿塞尔拜疆地区。其余的三个师留在利州做为机动部队。而各属国的军队各自坚守自己的国境,防止别国趁火打劫。
在参谋总部重新开始调兵和部署时,刘镇宇开始忙着一件事情,那就是给第二十五骑兵师阵亡官兵的家属写信。
“……,我明白,我的任何安慰都不能抚平你痛失爱子的悲伤。当我们回想起他那年轻的笑容,不管多久,我们都会感到我们的心还在剧痛。他的逝去,不但是你们巨大的伤痛,也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正是由于这些无畏和忠诚的大秦好儿女,我们的国家才会如此地安宁和强大。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向你致以真挚的慰问。”
“我知道,再多的荣誉也挽回不了你们爱子的生命。面对逝者崇高的精神,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显得如此渺小。给予他们无上的荣誉也不能匹配他们无比的功勋,这些荣誉只能表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你们爱子的英勇和忠诚,你们伟大的奉献,将使你们和你们爱子的名字永刻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里。”
“伟大的主将抚平带走了我们所爱的人给我们心灵带来的创伤,逝者将回归主的怀抱,重享主的恩宠。我们将一生缅怀他们,也将继承他们的遗志。他们的精神和力量将鼓励我们,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不必因为伤心而迷失方向,在晴朗的夜空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北极星,主的眼睛旁边,有无数的星星,它们都是我们逝去的亲人的眼睛,他们在主的国度里注视着我们,祝福着我们。”
刘镇宇终于写完了这封信,他让印刷场印刷出信件来,然后由陆军部按照名册写上阵亡者家属的名字和阵亡者的名字。刘镇宇在一万多封慰问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最后由陆军部派人送到各地。
兴平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在静园公墓里举行了仪式,数万名阵亡者家属汇聚在静园的广场上,他们的身上佩戴着黑纱,脸上还满是忧伤。还有十几万各地的国民,他们站在静园的外面,那条大道两边。
依然是肃穆的陆军士兵,他们的右臂上也都带着黑纱,站立在大道两边和静园的四周。旗杆上的国旗降下了一半,在风中凝重地飘荡着。一阵让人忧伤的小号声,在静静的静园里回荡着,所有的人都含着眼泪,在那里缅怀自己的亲人和英雄。
第二十五师最后六十七人,迈着整齐的脚步,排成一个方阵走了过来,在他们的最前面是那面破烂、血迹斑斑的第二十五师军旗。整个静园只有六十七双脚步声,大家望着移动的军旗,仿佛看到了烈士们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高呼着祖国和主的名字,策马向敌人冲去。他们的勇气在那一刻渲染了整个天地,面对着敌人和死亡的狰狞面孔,他们无畏地大笑着。笑声和他们手里的箭一起向敌人和死神射去,在他们的笑声中,在他们挥舞的刀下,敌人和死神感到如此的恐惧。在主的光芒中,勇士们呐喊着冲进敌人,然后把密密麻麻,如潮水般的敌人冲得七零八落。在主的光芒中,勇士们从敌人尸体上跑过,迎着光芒飞了起来,最后消失在无尽的云彩和阳光中。
今天只是一次哀悼仪式,只有等大秦将阵亡者的遗体找回来后,再举行安葬仪式。“我们都是从大唐背井离乡而来,现在大秦已经是我们的家园了,我们深知远离故土的痛苦,所以我们不能再让烈士们忍受这种痛苦,背离他们新的家园,飘荡在异国他乡。”刘镇宇是这样对所有的官员和将领们说的。
六十七人将军旗送进了静园中的纪念馆,那里刻满了烈士的名字,放满了烈士们的遗物。刘镇宇在高台上向所有的人读出了他那封写给所有第二十五师阵亡者家属的信。在自己的哽咽中,在台下一片抽泣声中,刘镇宇念完了这封信,最后他向所有的家属深深地鞠躬。
仪式结束了,家属们和国民们慢慢离去,刘镇宇等人也一一离去,他们要去准备同大食的作战。六十七人也将赶到汉州,准备重建陆军第二十五骑兵师。他们都是自愿留下的,一万多名战友用生命保住了第二十五师的荣誉,而他们要将这种荣誉传到到新的第二十五师中去。
在国民代表大会上,刘镇宇向国民代表们和列席的内阁官员,军队将领们发表演讲。
“战争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一万五千名烈士们已经倒在了阿塞尔拜疆。”说到了这里,刘镇宇停了下来,看着下面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