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我家屋顶有阳光> NO.42 花开之时需深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NO.42 花开之时需深思(1 / 2)

 八卦,是我们家的日常,我们姐妹之间,只要有人看到某个八卦新闻的时候,回家一定会拿出来睡前讲,然后越讲越精神。很多时候,这种八卦,竟然开拓了我们彼此的思路,很神奇。不过八卦就是八卦,我们也只会在房间里说说,毕竟,有些话也不知道对不对,乱讲怕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前些天,老三拿了条新闻给我看,是莲花中学某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宣传”肖战,结果被停课的事件。对于这个事情,我认真的去看了新闻,为什么呢?因为莲花中学是我的母校。

我曾经在莲花中学读了三年,那里有很多我的恩师,在我的印象中,莲花中学的老师都特别的有责任心,很多老师都是默默的在付出。我的那个时期,特别喜欢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的课很新颖,有创新力,能够根据实事热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位被停课的老师并不是我当时的语文老师,但我还是很想去了解事情的真相,通过网络上的录音,新闻等等,我很想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老四制止了我。

老四说:“你并没有在现场,所以你所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你不适合发表意见。”

当时我觉得很不服气,因为通过网上各种录音可以判断出那位老师是在上课的时候引用了肖战作为案例。我便对老四说:“我觉得,那位老师也许说话的时候有欠妥,但批评教育更适合些,停课的处罚也未免太严重了。如果都这样,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畏首畏尾,每个老师都害怕犯错,全都规规矩矩的按课本走,那还有什么言论自由和创新课程可言呢?我觉得,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应援偶像,那是没有师德,理应重罚,可这是作文课,只是引用热点,很明显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想分享自己的观点。我们经常说可以从某个人的身上去学习某个闪光点,就因为是明星,所以不能学这个人身上的某些闪光点?况且那位老师说的话有没有被截过,她所说的那段鼓励学生喜欢肖战的话,是不是引用别人的话在做举例?我们都不知道。虽然我们不知道真相,但是那位老师有讲一个观点是不要盲目追星。我觉得停课的处罚太严重了,不适合一刀切。”(说这段话的时候,我承认自己也是片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四摇了摇头,说:“你知道为什么会被停课,因为这件事已经上了热搜,上了热搜代表着会影响更多的人,影响力不同。如果没有上热搜,可能这件事就从轻处理,像你说的,批评教育,但是上了热搜就必须一刀切,因为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事件的本身,而降低不良影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从重处理。况且,这位老师确实有错,课上引入当下热门的人物、事物来进行教育,这件事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是值得肯定的,就像很多高考作文也会引用明星来增加趣味性。而这位老师错就错在应该以第三方的角度去讲解,而不该掺杂个人喜好,更不能去鼓励学生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人。你知道。追星是一个很敏感感的词,说到追星,大家很容易跟两个字挂钩,什么?”

“脑残。”我们三姐妹异口同声的说。因为在我家,我们追星的时候,父母总会觉得我们幼稚,脑残。

“没错,其实,追星跟网络一样,有利有弊,但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追星就很容易被联想到脑残两个字,或是一群小屁孩乱花家长的钱。因为网络将追星的弊无限放大。你试想一下,当一个老师在课上说他喜欢某个明星的时候,作为家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老师把明星改成科学家的时候,又会觉得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个敏感话题,就是因为有时候老师讲什么内容对于家长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高度是什么?”老四说。

“从这件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这件事为什么会上热搜,是因为它的标题特别可怕,“厦门莲花中学班主任网课宣传肖战”,这个题目一出,人们联想到的是什么,教师?传销?明星?把这三个词放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有教育的责任,现在某些小部分的青少年三观可以说是颠覆了想象,所以教育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的作风价值观,上课传输的东西就会变得更加严谨和苛刻。如果把那篇新闻的题目改成“巧用热点,写好作文并不难”等等,那是不是风向可能就走向另一边了呢?为了吸引眼球,不惜误导性的营销性报道是需要监督的,我们也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谈问题,不考虑或不在乎实际情况、去片面看待事情、冲动性的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造成网络暴力。”老三说。

“所以这件事,我觉得老师是有错,她不应主观地去推荐别人喜欢自己的明星,应考虑学生能否能正确的看待、理解、处理追星这种事。但是,我觉得网络将弊端扩大化了,初中生,一节作文课就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喜好和价值观,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那么容易,哪还有那么多教不会的人呢?我想发声是因为我觉得不应该一刀切,你知道这件事后,有多少老师会丢掉自己创新课程的激情,又有多少老师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规规矩矩的上课就好了的心理,有人说可是也会让老师变得更严谨。没有错,可是大部分的创新不都来自于更少的局限吗?”我反问。

“老二,网络的影响都是一阵一阵的,并没有那么的久远,就像所有的事,它的影响力不可能一直是一条直线,是抛物线的。”老四画了个抛物线的手势!

老三:“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说来自老师,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父母占的是最大的位置,外面再怎么教,等你回到家里,你家长做的行为,在孩子面前怎么展示,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会吸收进去的。就比如小侄子,在这里无论我教得多好,只要一回家,看到她爸妈怎么做,他妈妈用手机看小说,他爸爸用手机玩游戏,他奶奶在妹妹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他就会觉得这些行为都是对的,这些一点问题都没有。再比如说追星,很多小孩子的追星都是家长带动起来的。你看,像我们的上一代,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追星,所以我们的追星大多都是在家看看电视而已。”

老四:“不不不,老三你错了,孩子的追星不是家长带动起来的,而是网络。我承认你说的家长有影响是对的,但是我觉得你把它夸大了。”

老三:“我没有夸大,真的,你要想象从小到大,谁教孩子最多?你们现在都把责任推给老师,说真的,老师只能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一些行为方面,思想方面,一些平时的,更多的时候是家长对孩子的潜移默化。”

老四:“潜移默化可多了!”

老三:“就像你看妹妹,妹妹才两岁多对不对,她奶奶在家随便扔垃圾,她就随便扔垃圾。你再看看来我们家这,最近她有没有随便乱扔垃圾?我们把垃圾进垃圾桶,她就跟着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这就是我们家长给孩子一个示范性的引导。”

老四:“你那个只是小时候,还有,我……”(被打断)

老三:“你先听我说,比如一个班级50个的孩子,同样一个老师教,为什么会不一样?”

老四:“那我问你一下,单亲家庭或家里突然怎么了,刚开始影响是很大,有些孩子可能会变坏,但是后来是不是会变好了。”

老三:“说到这,我要说一个,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说父母的引导性很重要啊,你先听我讲个例子,一个六年级2班的女生,性格特别的开朗,我从来没有发现她是单亲家庭,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跟我说,她爸妈虽然分开了,但是她妈妈在她面前讲的都是她爸爸的好话,从来不会讲她爸爸的坏话,所以她对她爸爸的感情就跟没分开的时候是一样的,她跟我说,我爸妈只是因为不适合分开住了,各自寻找自己的生活,只是寻找更适合的另一半而已。”

老二:“不是,为什么我们讨论莲花中学肖战事件,会离题变成讨论什么单亲家庭呢?”

老三:“老四说的啊。”

老四:“我没有说啊,我明明讲的是追星,老三自己扯到了家长的教育很重要。”老四顿了一会儿,继续说:“我知道了,老三说教育很重要,但家长的教育更重要,然后我说的是网络比家长的影响更大。因为网络你没有管控好,很多小孩子会在网络中变坏。家长只是一方面,但是网络是四面八方的人在对你产生影响?老三我跟你说,网络有一个什么,就是你打开网页,有些不是你主动去搜索的,但是它会自动弹出来对不对,这时候你接触的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老三:“我想问,为什么有人一直上网他都不会受影响?”

老四:“你怎么知道他有没有受影响,是你没有影响而已。”

老三:“那我问你,你现在大了你有自己的想法对不对,你现在打开那些不良网络……(被打断)

老四:“对啊,那是等大了。老三啊……(又被打断)

老三:“那为什么你大了就可以不受影响了?”

我说:“因为我有判断能力啊!”

老四:“所以同样的道理,我现在跟你说呀……(第N次被打断)

老三:“我觉得初中以前那些孩子的想法都还不够成熟啊。”

“不会啊。”我与老四齐回答。

我继续说:“我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想法了,有自己的判断力。”

老四:“我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