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带着星舰回民国> 第18-19章 李史可回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9章 李史可回家(1 / 2)

 当西历1926年2月12号,成都槐树街的少年李史可回到成都东门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府南河汇合在东门外,合成岷江一路向南汇入长江,可这里,整个码头附近,停泊了几乎数百艘大大小小的客轮货轮。一个前所未见的巨大人工湖泊,以及上面的码头就呈现在眼前,难怪老师们说成都通了二百吨的江轮,让自己坐轮船回来。

眼前绝对不象一个大年三十的热闹都市,而是一个异常热闹的开春的田地,或者建筑工地。

不是一条街,一个区,一个片,而是整个城市。

冬天的风很大,冬天的风很冷。

可眼前的景象让人即感受不到冷,也感受不到大风。

无数的人,数之不清,都在街边,在挖开的沟渠中,嘿嘿哈哈地吼着号子,二十几个青壮小伙子一伙抬着一个个巨大的水泥管。在上海读中学的李史可当下就明白,这是在铺设下水道。

再往里走,街道两边几乎都在修房子。有一层改修为两层的,有推倒原来木头建筑修青砖房的。甚至还有十几处看上去七层以上高楼出现。地上不再是石板路或者泥路,已经铺了一层不知道从那里来的洋灰。看样子已经非常结实,但大街上没看到几辆车。这不意外,中国都是贫油国,国人都知道,除了沿海平原有国外石油公司的汽油运来,有少量汽车外,很多内陆城市,一辆汽车都没有。

成都街上的汽车虽然少,可样子都很新潮,一个大大的甲壳,就像一只花姑娘(甲虫)在地上爬动。李史可数了一数,沿途虽然少见,可竟然也有上百辆,真不知道从哪里搞那么多汽油。

李史可正在震惊中,忽然听到天上传来呼呼的声响,抬头一看,三架飞机竟然并排着飞过!

有飞机!

听说东三省的张作霖张大帅才办了全中华民国第一个军用飞机小队,成都居然也有飞机了!不用看也是军用的。

身边的人却没有几个抬头看的,显然已经见惯不惊了,连小孩子们都打打闹闹地跳着走过,只瞥了几眼就不再理它们了。

李史可怀疑自己身在梦中,回到家中一看。原来的砖瓦房子现在更大了,竟然修得象大上海外滩的外资银行,下面是大石头和洋灰修的方石块。第一层明显是花旗风格的建筑,整个房子居然有三层。而二,三层,还是四川民居的木头楼房。只是木头都是崭新的刨过的,透着一股子木头香味。再往旁边一瞧,那些四合小院有这样改变的居然不在少数。

这还是自己的家吗?

李史可狐疑地在门前站着,忽然听到里面熟悉的妈妈的声音:“是可可回来了。”李史可的母亲已经飞奔出来迎接。

再看一眼母亲,还好,还是那个母亲,只是身上穿了一件洋花布的旗袍,看上去年轻多了,就象大上海的太太。

李史可家一向属于中产阶级,能凑钱供他在大上海读中学已属不易,现在看,竟然有一股子大户人家的味道了,对这个变化,李史可完全不敢相信。因为昨年开春时一个回成都的学弟给自己说起成都,说起才探访的家,还是那个几年前的模样,一点没有变化,怎么短短大半年,这成都,竟然变得如此……洋盘?

李母抚摸着李史可的头,把他迎接进去。

里面的家具,倒还是那些老家具,这让李史可的心奇怪的平和了下来,他说:“妈,怎么……家里大变样了?”

李母得意地用脚跺了跺地面,说:“你没注意到家里铺了大青砖吗?家里已经重新修过一道了,是拿得义公党政府的贷款。有200银元哪。还只给五厘利息。修一楼花了150银元,二楼三楼建材都是原来的房子拆下的,只多买了几根木头,给院子里铺青砖,修那个石桌子倒花了些钱,所以,没有什么结余了。”

李史可一听数目,诧异说:“二百银元?政府白贷给咱们?这怎么可能?”

李母说:“也不白贷,靠工资还。你爸本来就是鑫新机械厂的老技工,现在跟政府的厂子干什么工程师,一个月六十银元的薪水,我们这个月就还清贷款了。”

李史可更加奇怪,说:“爸的技术有那么好吗?怎么原来他才拿12个银元就说厂里对得起他了。那原来的鑫新厂怎么了?”

李母说:“现在鑫新厂也没有垮。厂老板从政府那里贷了一万银元,又从巴蜀重工公司买了新设备,现在一个月能赚几千大洋,这都是义工党政府的好,都是张主席的好啊!家里现在也没有怎么用钱,都把钱攒着,你将来做事用。你爸一个月能赚六十银元,还贷这月还清,以后一个月结余五十银元,一年就可以赚下六百银元,你做什么都方便,咱家啊,不再是穷家小户,也算中等人家了。六百元的纯收入,在以前地主家都不多见,除非是数百亩上千亩的大地主。”

李史可听李母吹说张主席的好,于是说:“是那个新军阀张泷?他舍得贷款给我们普通百姓?”

李母说:“别叫人家军阀,人家是主席,是我们人民的队伍的老总。不是你中学毕业该回来了,我们也会发信叫你回来的。人家张主席办学校,不论小学中学还是那个四川大学,都在东门码头下面,哪里现在叫学校区。但凡是咱们民国人的,免食宿,免学费,包校服,一个月包你发一次电报或者打一次电话包邮四封信。如果是川内的,不论小学中学都包路费。如果是川外的,只要读中学以上也包路费。民国人连读大学都不用学费呢。”

李史可诧异万分地说:“如此大好事,我怎么在上海没有听学校老师说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