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炮火1906>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1 / 2)

 普及了点知识,多加了几百字的添头,算是补偿,我很厚道的,求票求支持。</p>

~~~</p>

"将来海军重建计划中的许多小型舰只都将采用招标的方式,给民营造船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朝廷也将出台类似于日本的造船业扶持政策。下面,有请我们的海军大臣,年轻的郡王为我们讲两句。"</p>

要是李安生穿身中山装,倒真像是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的国家领导人,气派非凡。</p>

中国官方的采购早晚要走向公开招标这一关,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民族工业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p>

在日本民间的机械制造工业中,造船业由于《造船奖励法》的颁布获得了最显著的发展。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向国内船厂发包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三菱长崎和川崎神户两家大造船厂尤其受到政府的重视。</p>

据李安生所知,后来在日本海军首级超无畏舰"金刚"级4艘战列巡洋舰当中,有两艘是由这两家船厂建造的。</p>

李安生也想着要扶持江南造船厂与葫芦岛造船厂一样,成为中国两大造船巨头。</p>

载洵对于李安生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江南造船厂也很是叹服,难得这家伙不贪污,还大力整治腐败,如今看来,倒是真有成效,而且,他心中也隐隐认同,正要有李安生这样的人物来大力整顿才行。</p>

庆祝仪式在上海银行的大楼前,这里是之前上海滩地产大亨哈同的产业,结果给上海银行买了下来,占据了南京路上最为豪华的一大片地皮。</p>

载洵向到场的富商士绅们略为透露了一些这次将赴欧美订造战舰,并且引进港口、船厂技术的目的,聪明的人当然能猜到,载洵他们去年才出去了一趟,今年又要出去,必定是有大动作。</p>

李安生在旁束手静立,不介意将风头让给载洵。</p>

其实载洵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后世,他拒绝了日本人以及宗室的反复利诱,死活不肯到伪满洲国去出任伪职,做到了一个身为中国人的骨气,没有做汉奸。</p>

李安生对于这样的人,还是有几分好感的。</p>

想到这朝廷就如同兔子尾巴长不了,他也有些伤感,载洵虽然因为个人面子问题,在订造战舰上头略微倾斜了有些向他表达敬意的外国公司,但是他总体还是劳心劳力,为海军重建计划奔忙的。</p>

载洵也没有多少银子捞,就那么点,他虽然免不了伸手,但还有些分寸。</p>

"看样子,朝廷是要进一步投入江南造船厂,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当世屈指可数的造船厂,看看那长兴岛与高昌庙同时动工,都是大工程。我说,朱兄,怎么样,你们求新造船厂也能插一脚吧?"</p>

一位华人船舶修造厂的老板朝着朱志尧挤眉弄眼,在他看来,求新造船厂的好运气又要来了。</p>

</p>

朱志尧的发迹简直让人眼红,虽然求新两家工厂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一千六百,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地步,但是,求新造船厂有着无比的运气,首先是吉祥银行给出的信用评级,又有上海银行的融资保证,还有江南造船厂的船舶业务分包,等等。</p>

美国又来了两艘两千多吨炮艇与驱逐舰的单子,江南造船厂将大清海军的10艘1000吨炮艇的单子转了一半给求新造船厂。</p>

这实在是让人眼红啊。</p>

别说是朱志尧,很多人都能预见到江南造船厂的远大前程,甚至是上海造船业的一次莫大机遇,关键是要在这次机遇中找准时机,在大机遇中找小机遇。</p>

求新造船厂喝粥,他们喝点粥汤,也能乐上一阵。</p>

朱志尧这些日子忙着跟一帮工程师研究燃油锅炉呢,江南造船厂的燃油锅炉厂以及舰炮厂、柴油机厂等都是独立运营的,朱志尧也在燃油锅炉厂入了一股,没别的,求新造船厂之前在燃油锅炉上的研究很有成果,为李安生所看重。</p>

其实中国人的头脑很聪明,要不是工业基础薄弱,只怕民族工业早就发展了起来。</p>

上海的许多小型机械厂都很有独到之处,比如几家研究内燃机的工厂很有独到之处。</p>

有些技术甚至可以说领先世界,只是没有办法将他们变为资本,变为动力,就这么的消散、遗忘,很是遗憾。</p>

李安生在江南造船厂的例子之下,提出了发展实业奖励,凡是在科研上有创新有成果的华人企业,都可以凭借这些技术获取科研补贴,以及税收优惠。</p>

他也将积极帮助这些企业将有用的技术拿到国外去申请专利,并且给予贷款,提高信用评级。</p>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也要将这些科技转化为动力才行,要给它们舞台,给他们用武之地。</p>

李安生本来就在为了燃油锅炉以及蒸汽轮机发愁,这技术得到之后,多久才能自己制造出来,在功效与质量上达到德国水平。</p>

可看到了上海几家民营机械厂的技术水平之后,他忽然有了信心。</p>

甚至是柴油机的研发,他决定同时交给几家民营机械厂。</p>

他甚至认为,上海的民族工业科技水平要超过日本,日本只是凭借着生丝与棉纺织品的出口,一个刚刚起步的工业国而已,根本就无法与人口基数大的中国相比。</p>

当然,要是中国再不在教育上奋起直追,将来就要给日本超过,甚至是大步拉开距离。</p>

载洵在讲话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看着李安生的一举一动,如今李安生已经给奉若神明,凡是跟他关系近的,都飞黄腾达了。</p>

李平书,江苏布政使,而且还是上海银行的董事之一。</p>

虞洽卿,整个家产都并入了中华航运公司之中,身家迅速翻了几番。</p>

甚至还有上海滩极为说得出来的大佬,都成为了李安生的坚定支持者,他们也看到了光明的前景。</p>

李安生这会正在跟张謇在一旁窃窃私语,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p>

李安生过去都是大手笔运作,都是重工业,以及金融业,除了帮着国内的几家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药吆喝几句之外,还没有在轻工业上有所举动。</p>

这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药好歹还是轻工业吧,但是江浙沪历来是棉纺织业与生丝业的根基之地,生丝老板与棉纺织老板比比皆是。</p>

这些年随着日本的竞争,生丝业很是不景气,加上英国与日本联手向中国倾销棉纱棉布,中国轻纺工业的状况并不理想,除了张謇的大生纱厂这样的牌子过硬信誉够强的大企业,别的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p>

要怪就只能怪国内的民族工业自己不争气,在成本上没有优势,给洋货给挤压的喘不过气来。</p>

"说来说去,还是成本问题。机械设备不如人,棉种棉花不如人,资本不如人,竞争太过激烈。在英、美、德、日四国势力交相抢夺的情势下,辛丑年之后的五年中,华资棉纺织厂竟无一家成立。前几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倒是件好事,棉纺织业也在原有基础上稍有进展。这几年分布在江浙等地的棉纺织厂多了几家,纱锭也增长到了10万余枚。但是面临外资兼并和压迫的处境,中国棉纺织业经营的困难有增无已。"</p>

张謇并不是个喜欢吃独食的人,他希望看到中国民族棉纺织工业整体崛起。</p>

说到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他是如数家珍。</p>

创业于1895年的大纯纱厂到1908年为日本资本所兼并;1907年以中日合资开办的上海九成纱厂,开业不久便为日资所吞并,其他华商各厂也屡经改组。</p>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张謇自然不会错过,同样向李安生提起。</p>

这次李安生出去要半年的时间还不止,张謇也不想耽搁下来,希望能够提前得到李安生的准信。</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