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天坑世界> 第四百六十三章 走进悬棺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三章 走进悬棺迷(1 / 2)

 悬棺如何悬于陡峭山壁之上,一直是人们渴望解答的迷题,在这里不就可以找到答案吗?我欣喜万分!排除艰难险阻直奔那座山峦。但当我们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奔过去,立于山峦斜坡上时,我又彻底失望了,先前在六角亭上看到的两具悬棺已在我视线之外,而这个远看很近的斜坡与悬棺的位置是那么的遥不可及。</p>

我不禁笑自己傻的可爱。如果这个千古之迷让我一眼就发现了,那还叫千古之迷吗?古僰人利用天然的岩缝和岩洞修筑有类似于居住地的石墙,石墙从离地面米多高的一个横形凹岩洞上开始修起,足有0多米高,距石墙五、六米的悬岩上,僰人利用天然的横凹岩腔和天然石墩或人工木桩,有规律的放有9具悬棺,从附近岩壁上的千疮百孔看来,可以推测,这里原有的悬棺远不止9具,我发现放于岩腔里的棺材还是重叠着放的,有放两层或者三层的。岩洞内的棺材保存完好,站在山下用肉眼只能看到悬棺暴露于岩腔外的边沿部分。</p>

由于棺木是放在岩腔里的,没有受到风雨的浸蚀,因此棺木的颜色基本没有变,保持着固有的本色。而放在石墩上或人工打的木桩上的棺木,却在风雨的浸蚀中变成了深褐色或墨黑色,有的已经被腐蚀的残缺不全了。砌在岩缝里的石墙有明显的长期被烟熏火烤过的痕迹,而黑色的烟熏痕迹还是从底部的一个类似窗口的方形洞开始的。明显的让人知道这里曾经住过人。</p>

那么,这里居住过的就是古僰人吗?出于好奇,我沿着崖下的土堆艰难地攀上了位于地面米多高的一块自然生成的横面石缝里。石缝有米多高,是一块典型的凹地,我攀上去后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块平地。天然的平地,而且平地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石砌的围墙,虽说围墙已不再完整,但围墙的用处是显而易见的。</p>

围墙有1米多高,我望而止步。我只能站在围墙下仰视岩洞里重叠放着的棺木,我惊奇的发现,那几排重叠放着的棺木,竟然有的大有的小,放于最底层的棺材大,上面的小。僰人为何要这样放置棺材?这样放的目的又是什么?重叠放置的棺材是在同时间放上去的呢?还是在不同的时期放置的?棺材的大小又代表着什么?是地位的高低之分还是死者的年龄不同?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子里闪过。</p>

再仔细观察石墙,除了有两个窗口外,没有供人攀援上去的东西。那么,僰人又是怎样把这些棺木整齐地放到高崖上去的呢?会不会是用现代人建筑高楼时那种脚手架方式将棺木悬上去的呢?从平台上下来以后,我再远距离观察了地形,如果按目前的地形地貌,古僰人很有可能是采用的脚手架方式悬棺,但几百年来的苍海巨变,眼前这快平地在几百年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没有人能找到答案。</p>

"什么人干的这种事,"吕涛心神一荡,但听得那句话后,却是怔在了当场。好半晌后,才忍不住咽了下口水,惊疑不定道。</p>

"还不是你们这些文物贩子干的,"李梅俏意横生的白了吕涛一眼,轻嗔道:"那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掩人耳目,并有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一套办法。他们在确定盗掘目标后,如果小墓不须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速战速决,取出随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两个月的盗掘活动。二是在墓边盖间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墓内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内盗取财物。"</p>

"民间高手多,"吕涛掏来掏去,从裤兜中挖出包烟,寻了根还没湿掉的烟给点上。重重吸了一口,嘴角满是苦笑不迭:"国家即便是有许多的考古专业人士,但在这些专业盗墓者面前,显得还差的很多。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p>

"国家考古队里又没有专业的盗挖人士,当然无法与民间高手多比了,"李梅很是有些小得意,然而还没等她得意完,脸色就骤然紧张起来。</p>

吕涛摸了摸李梅的额头,有种说不出的落寞。心头一酸,泪珠儿忍了很久,却没有滚落下来。深知自己不如那些专业的盗墓人的吕涛,长叹一口气道:"干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他们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我们四川周边一带等地。这些专职盗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是少数,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少,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以后一个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p>

"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李梅怔了怔身子,淡淡地说道。没有回头、只因为从吕涛的说话的声音中,竟然听到有些泪意。下意识间,吕涛竟然不忍回头。难道那颗再也不会为女人动情的心,难道已经重新开始跳动了?</p>

困意之中吕涛。有些说不出的疲惫。他轻轻的点上了一支烟,任由烟雾在眼前弥漫,双眸之中一片沉寂。许多年了,在战场和脂粉场中,不断肃杀而挥霍透支着自己的生命以及激情。以至于现在才二十岁出头的他,心态却是显得异常苍老。然而即便以他此刻的心态,也忍不住一阵唏嘘不已道:"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盗墓者还盗走了一些什么?"</p>

吞云吐雾的吕涛,使得他们身边立时烟雾缭绕,空气里充满了烟草燃烧的香味。李梅神情似乎有些黯然,幽幽叹息了一声,伸手拢了拢鬓边的头发,看着前面的火光,道:"不知道,我们在案发现场捡到一只瓷碗,这只瓷碗引起了专家的特别注意。那可是大多数悬棺中只有很少的随葬器物..."</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