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回明> 第十八章 江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江南(1 / 2)

 春雨如丝,朱允炆正站在寒山寺的枫江楼中看那绵绵细雨洗涤尘世,而思想却是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

苏州已经不是他以前印象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了,除了长满荒草的城郭,以及进入城中所见到的破败景象。

还能从前来迎接他们的苏州知府高参身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高参是陕西人,国子监出身,居然而立之年就被委以苏州知府,开始朱允炆还以为他有过人之处。

但是回答问题时,感觉虽然中规中矩,也未见有什么出色表现。反而显得有些淡漠。身为其同窗的铁铉在事后才解开朱允炆的疑惑。原来,高参这人,虽然不错,不过为人古板,为老师同窗不喜,后来苏州知府空缺,因为高参没有背景,再则为人古板孤僻,所以就将他举荐过来了。

当朱允炆奇怪,苏州知府从他知道的历史上看,无论那个角度都是一个肥缺,为什么会没有人愿意过来呢?戴德彝身为江南士子,很快的就为他解答了这个问题,原因有三个。

其一,苏州赋税之重,在大明首屈一指。户部曾经做过统计,天下税粮,共二千九百四十三万余石,浙江二百七十五万二千余石,苏州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松江府一百二十万九千余石。浙江当天下九分之一,苏州却是比浙江一省还多,以一府视一省,可见苏州的负担有多大了。

当然,松江府虽然只有苏州的一半,但是苏州一州七县,松江府才两县,只有苏州农田的四分处一,虽然天下最重的赋税是松江府,但是苏州还是有其二。

其二,就是这个就源于苏浙一带原来对张士诚的维护。朱元璋不仅对江南的民风和士风心存不满,对江南人士还充满了强烈的不信任。在攻下苏州数月之后,朱元璋下令强迫大批苏州富民迁徙至临濠(今安徽凤阳),这些人甚至被禁止回乡扫祭祖墓,违者受到严惩。这样一来,将苏州的经济文化破坏的很严重,豪门大户几乎消失殆尽,虽是满城园林大宅,但是十室九空,反而成了藏污纳垢之所,治安极坏。

其三,现在是洪武二十六年四月,这高参却是洪武朝第二十八任知府。前面二十七人,遭到“左谪”、“坐事去”、“被逮”、“坐赃黥面”、“坐法死”等严厉惩罚者就有十三个。尤其是洪武七年发生的苏州知府魏观被诬谋反冤案,更牵连大批江南名士掉了脑袋。

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在苏州当知府是一个多么危险的工作。也难怪高参那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得知真相的朱允炆只能苦笑,在他脑海中徘徊了一路的微服私访记,也只能拖延一些时日,面对着满城的苍凉、破旧不堪的园林。还有建设到一半的苏州知府衙门。

经过商议,皇太孙暂时移居城外的寒山寺,待到行宫修缮后再回城处理事务,因为当务之急,是水军的整顿。

经过铁铉的统计,大明水军现在包括洞庭湖水军、鄱阳湖水军、扬州水军和太湖水军四系。成分十分复杂,且久未经过战争,十分散漫。而大明自从建朝以来,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等地方势力被逐渐消除后,主要的敌人就是在北方的蒙元势力。

所以大明上下,就没有将水军再重视起来,只是作为一个编制,甚至朱元璋还下令收编许多水军加入诸卫作为步卒使用,要不是当初和陈友谅等人交战时缴获的战船和水军很多,朝廷不放心这些人流入民间的话,可能大明水军这个编制已经不存在了。

虽然连年以来,倭寇侵犯江南沿海诸地,大明为了全力对付北方蒙元残余势力,接二连三下达禁海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