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李牧?”庞援并不因为赵括那阴晴不定的表情而感到半点不适,却为他现在严肃的面色,而感到一丝逼人的心寒――老将的心中已经知道赵括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了。</p>
他庞援、赵括,还有李牧三人都有一番相似的经历,都的过为以少年将领的姿态,列于千军前阵,那付志气之像都可以用少年得志来形容……只是他们三人所处的地位、时代背景不竟相同,于是才有了眼下不同的结局。</p>
庞援少时得志,却又经历了太多的波澜曲折,当了年近六十才得以封将掌军;赵括有先父赵奢为其打下的坚固根基,才没有经历太多的磨难之事,可是如今已经感到自己头上的那片天空的重量,更不说那份来至于外界的秀木风摧的压力;而李牧也是少年俊材,在为将之路上也多少经历了些小波折,不过现在有庞援与赵括这“两棵不怎么牢靠的大树”照顾关,正大有欣欣向荣,茁壮冲天之势。</p>
“如果咱们现在因为边事处理不当,而为小人所陷害,就这么倒了,庞援伯父以为依李牧那小子本事,还有那份看不起上峰的臭脾气,他这棵小树苗子,就不会被我们给压着……”赵括虽然求贤心切,可他回过头来又一想,还是宁愿历史依原来的进程发展下去,至少让李牧个人的命运不要过快的发生改变。</p>
经历了平邑城那一场大战,赵括一方面是竖立起了在将来的那场宿命之战中生存下来,甚至是获得胜利的信心,而在另一方面,他更是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足,甚至看到了足以丢掉自家性命的战术、战略上的过失与误判――居安思危,他又不再像平邑之战前那么自信满满,目中无人了。</p>
“一旦历史一如梦中所见,发生了,我战败了……甚至是战死了……至少要为将来的邯郸之战预留下一员可独当一面的良将吧……”想到这里,赵括不竟然回关看了看立在一边,做威武不语的李同,这个将帅三千邯郸义士与赵国黑甲近卫们一起杀败秦军,最后战死的勇猛之士:“就算我赵括无才无能,无力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像你们一样,与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吗。”</p>
“大公子……我脸上有什么吗?你怎么这么看着我?”李同见赵括好好地与庞援说着说着说,就回过头来看了看他,自然是尴尬得把脸一红,轻声问道。</p>
“你家大公子是说八成是在想那李牧会不会像你这小子一样,是个莽撞之人……一立了半战功劳,便把尾巴翘上了天!私下里,你是不老叫我这个你家大公子都称为伯父的老头子为‘庞老头子’吗?对了那个与我一般年纪的廉颇,人家都是只差一步就当上大将军的人物,你好像也是叫他为‘廉老匹夫’吧!”庞援虽是用一两句笑谈,来冲淡室中那一丝尴尬的气氛,却又是向赵括说起了他对李牧的两件忧虑之事。</p>
在与李牧的多次接触之中,庞援得知李牧是个心高气傲,又严与对己,严于对人之人;李牧对曾经为边军大将,使得边军军纪涣散的廉颇颇不以为然,甚至还有几分不屑一顾与怠慢之情――这也正是同像治军严厉的赵括与他李牧对得上眼的原因之一。庞援到底是个经历丰富的老将,就算是抛开隶属的政治势力不同这一政界不说,依李牧的性情,老将军已经预见到了李牧将来可能与位高权重的廉颇之间暴发冲突。</p>
而在原来的时空中,也正是如庞援所预想的那样,几乎就可是说是战国第一武将的李牧一直都在廉颇的压制之下,不能回到赵国朝廷之中为国效力,却在苦寒的边郡浪费着自己的军事才华与青年岁月……直到廉颇因为“阴谋”排挤名将乐乘,而出逃之后,李牧才得以进入赵廷,一展其本事与抱负。</p>
庞援为李牧所担心的第件事情,也是出于对李牧高傲秉性的担忧――像李同这样的鲁莽勇夫在功勋面前都表现得有几份得意忘形,更不要说如李牧这样的即有实才,又有实功之人了。庞援知道有功而不得奖赏,有名而得张扬,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将领意味着什么,那是几乎可以毁了一员将材的绝大打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