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东周末年有战国> 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天胡地豺狼笑(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天胡地豺狼笑(下)(1 / 2)

 “呵呵……”左谷蠡王阴阴一笑,面如笑虎,摆明了就是在向他名义上的上峰左贤王示威:老子就是单于命来监视你小子行动的,我的意思就是我匈奴大单于的意思,你该怎么办,我不说你也知道了吧。</p>

匈奴就是这样的“国家”,一方面建立起了以单于及其王庭为首,右左贤王、王庭为辅的官僚体系;而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原有的部落氏族势力,官吏制度头重脚轻,诸官权势局限于各大王庭,无法深入各地方氏族。真正能在各部族中行使权力的正是像左谷蠡王这样的既在匈奴单于帐前领了官职,又是一部一族头领的氏族首脑,而非单于、左右贤王庭中所封赐的当户、都尉之类的官员。所谓的大单于还有其帐中诸官僚的权威,更多的只是军事上统御匈奴各部的大权,而非如中原君王们的军政大权一把抓。</p>

再看匈奴各部,他们彼此之间没有永久性的盟约关系,只是根据共同厉害关系随时聚合离散,加上贵族势力的逐步形成,还有频繁的内战外征,各部成员的组成往往是复杂而不稳定不说,更加剧了各部势力的消涨――往往今朝还是威震一方的大部落,到了明天,可能因为其酋长的逝世,而被他部之人或是部中强人瓜分势力。</p>

这也就是为什么左谷蠡王虽位在左贤王之下,其部落实力又不及左贤王之部,却依然说话硬气的原因了――更何况他现在手里还握着单于王命,这支如“有毒的鸠鸟之尾做成的鸡毛令箭”。</p>

看着一脸奸像的左谷蠡王,左贤王还是只有把打掉的牙往肚里咽,不得不一忍再忍――谁让他去年吃了败仗,折损了楼烦骑兵这支手中的有生力量,使自己在匈奴诸部的威信与实力都大为削弱呢。此时他这个在匈奴部落之中,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贤王,也只好强在脸上挤出笑脸,心中却想着中原人所说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p>

“左谷蠡王您这是话中有话啊……咱们都是在一块牧场上放过马、打过狼的老交情了,还有什么好瞒的――说,这老单于想要干什么――想要我左贤王庭怎么做?”一改先前的官样腔调,左贤王用起软刀子,于出言不逊的左谷蠡王套起了交情,当然也是暗言厉害:我与你的部落都是草原东部的大族,那单于早就在忌惮我们两部的实力,担心我们尾大不掉;这回子,他要你来传命,还有你与我共担风险,你难道看不出什么端倪吗?再说了,你毕竟还算是我的下属,虽然我这左贤王调不了你的部众,却有权调度你部中万骑长、千骑长等军,让他们带着你部中的男丁为我冲杀于战阵之前――等到你部落里的可战之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那又让谁来保护你部中的牛羊马匹,还有妻儿老小。</p>

的确,在匈奴人的草原大漠世界之中,之所以有三大王庭的存在,除因为匈奴地广人稀,方便调度兵马以应付与外族的局部性小战事、小冲突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三大王庭把匈奴划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游牧地区,而单于与左右贤王又各自在自己的辖区内组织军队,管理其辖部落,实行着各部“高度之自”的粗放式统治;单于和左右贤王的权力,也只有在无休止的对外掠夺战争中,才体现得出来。</p>

左贤王就是左贤王,人模猴样地效法中原霸术,倒也是有几分用处。他厉害关系一道,又是淡淡发从话语之间透出几分威胁的暗语一说,居然还真把方才还自视势大,又有王命在身的左谷蠡王给威服了。</p>

“这个……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左谷蠡王能带着他的部落混到在弱肉强食的匈奴胡地中位列“太子”之下的重位,自然有他过人的本事。他的脸可比草原上的天气变得快,一听出左贤王的话个之音,立刻厚着脸皮收起先前宣布单于令时那吹胡瞪眼的得意表情,把奸笑换作一脸谄媚之笑。</p>

“这话是可以好好地说,只是要看左谷蠡王你是怎么个说法了。本王也就不瞒您了。本王知道左谷蠡王你是领了我大单于之命而来,只是不知除了单于的军令,要本王引兵攻击那只赵人的‘商队’之外,还有什么深意?”随着言语上的攻守相异,左贤王的自称也从我改成了本王,而对左谷蠡王的敬言也为平常的用语所取代。</p>

面对左贤王的“坦诚”,已是没了方才那股子威风劲儿的左谷蠡王只好支支吾吾,从口中挤出一字一句道:“其实单于的心思,大王心中已经猜出了大半,何劳我这传话的‘斥侯游骑’再多费口水……”</p>

“嗯!”这一次中断终于轮到左贤王吹胡子瞪眼儿了。</p>

一时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还有大把柄在别人收中纂着的左谷蠡王这下子可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他现在也只得把头一埋,像个等待长官训斥的小卒子一般,向左贤王言明道:“大王,说实在的,除了给你给独断专行,对付赵人的大命之外,大单于他老人家还真的没有对小的多说什么了。</p>

只不过……只不过……”</p>

当左谷蠡王又支吾起来,欲言又欲止之时,左贤王便又如玩弄蛤蟆一般,不失时机地挤兑他一下,让他再发出声来:“只是什么?”</p>

“只是小的以为,单于自认年势已高,再过上个三两年时间,便到了让贤的时候了。可他老人家又不想传大位于大王您,而是想把位子让给他家的小王之人来做……所以便故意给您出难题,想让您兴兵马与南边的赵国对峙……然后,然后……”左谷蠡王又不作声了。</p>

“然后又怎么样?”左贤王先前已经被左谷蠡王的傲慢气得了没有了脾气,现在居然也能耐着性子问话了。</p>

“然后……然后我也只是猜一猜……”不等左贤王再多此一举地问猜些什么,左谷蠡王便机灵地回答了他还没有问出口的问题:“就小的所知,那支在越过我境,跑出东胡人的地界上活动的商队,是赵国边郡执政官官派的商队……小的以为,老单于是打得这个主意:他想要左贤王您攻击赵人的官派商队,进而触怒赵国那个年青气盛的边郡执政,使他引赵国边军队攻我左贤王。可是想想也知道,只要赵人不发全力攻我匈奴,以大王的左贤王庭之力,足以与赵国成顶角之势――两边就这么各引数万骑兵,在某条河的两岸,哪座山的南北这么对峙着,谁也不敢收兵,谁也不敢进攻――就这么干耗着。”</p>

左谷蠡王显然还是不没有吸取到去年楼烦骑兵战败而降的经验教训,以为赵括的胜利不过是仗着有新加入边军的北伐军的支持,才在兵力上站了上峰,侥幸而胜;却不知赵国的进一步军政改革已经在边郡悄然进行;他依然套用原有的经验,小看了赵括治一的赵国边地边军,想不到要是没有对秦、燕等国的顾及,光是赵国边军就有能力灭了此时还在成长时期的匈奴。</p>

左谷蠡王说得头头是道,左贤王了听得是连连点头;左贤王手指一点,示意再左谷蠡王继续说下去。</p>

“这一对峙,再怎么着也要拖上个大半年时间吧――只有等到赵军的粮草吃尽了,他们才会像过去一样乖乖地退回中原。咱们最多也就再借赵人之手,驱逐一些降部人马与赵军消耗,也损失不了什么……这是对我匈奴大局而言……可是对您左贤王……您可知这大半年时间又意味着什么吗?”现在倒是左谷蠡王反问起来了。</p>

“单于定会趁着我大军与赵人对峙,无暇西顾单于宝座的机会,用办法来对付由呼衍氏、兰氏,还有须卜氏这些个长期居于王庭,掌握左右骨都侯之位的大族长老;不管是用刀子逼,还是用金子卖,那个老不死的东西就是要让他们同意让他家的小王来继承单于之后……</p>

本王在前线为他们抵挡赵人,而他们却在后边谋了本王的单于之位……这份算计可还真是好手段啊,你说是不是,我的左谷蠡王!”其实左贤王已经把老单于心中所思所想,猜透了大半,不过是要通过从单于王庭而来的左谷蠡王之口,来证实一下他的推测的正确与否。</p>

当然,还有一个意思,便是他想逼迫左谷蠡王“出卖”单于,让其与自己齐心――这一招倒是颇为神似于中原山贼匪盗以人头祭祀,拿头名状的伎俩。</p>

只是这位自视“雄才伟略”的左贤王把自己想得太过高明,把那面像带着几会猥琐鼠辈之颜的左谷蠡王看得太低,没有想到除了单于有“家天下”的野心,他有为取老单于而代之的野心之外,还有别有也有自己的小野心、小算计。</p>

“左贤王果然聪明,虽然身子离单于王庭有千里之远,却是如雄鹰一般高飞青天,纵观万里……左贤王有话,竟然与小的在单于王庭那里所见所闻丝毫不差――老单于先是与那呼衍氏结成儿女亲家,又划给兰氏一片新从月氏人手中抢来的草场,还派人围了与他不合的须卜氏长老的大帐……这,这分明就是左贤王您说所威逼利诱啊!”说着说着,左谷蠡王居然把拳头一纂,放在胸前舞了这么一下――刚才还是单于的亲派信者,不过片刻之间,才与左贤王在唇舌上交峰两句,便把金戈一倒,成了义愤填膺的左贤王庭第一忠臣了。</p>

左贤王当然看得出这个小人般的左谷蠡王是在阿谀奉承,一面防着他笑里藏刀,冷不丁地从背后给自己来上这第一记;一面却又要把左谷蠡王与自己绑在一起,要他为自己效力。</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