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更近了。已经可以看清对方的长相了。正驶过来的小船船头上站着一个年轻军官,穿了一件没有军衔标识的黑色军装,样子很是面熟。左右无不欢呼,谁都知道。在中国只有最精锐的汉军穿地才是黑军装,孙中山也终于记起,这军官正是自己视察黄浦军校时见过的几个优秀学员中叫蒋志清的那个。他不是去德国留学了吗?不管他是怎么回来的。都只说明了一件事——张文英回到国内了。
“校长已经带着大军向南京赶过来了,派我先过来接应大总统。”
“汉军这次来了多少人马?离这里还有多远?实不相瞒,我们的燃料不够,走不了多远的,而且粮食也不多了。”孙中山身旁的卫士长焦急的问道。
蒋志清有些鄙夷的扫了他一眼,大总统还没开口,哪轮得到他。而且一上来就自揭老底。若自己是叛军地奸细,岂不是一切都完了。
“校长从上海带了七千人过来。苏南也可以出两千兵,此外还有皖南和江北各四千,海军也派舰艇前来配合,区区叛军不足挂齿,大总统一直在江面上是不妥的,还是要尽快上岸,汉军主力还有一定距离,大总统不妨先到江北去。”
“你是说去浦口?”孙中山喃喃道,“你才从海外回来有所不知,浦口现在是段祺瑞驻守在哪里,只怕他……而且这兵力似乎……实不相瞒,南京城里的叛军足有十几万人之众。”
很明显,孙中山并不信任这位北洋出身的将领,总是觉得他不可靠,加上那个段祺瑞一直停在浦口,总是不见动静,似乎另有所图。
听了孙中山地顾虑,蒋志清反倒是笑了,来的时候张文英对他有所交代,果然是有道理的:“大总统多虑了。来时校长交代过,与那些鼠目寸光地叛军不同,段祺瑞还是个聪明人。北洋现在早已大势去矣,而且随着袁世凯地隐退,内部也已分崩离析,他手下不过区区几千残兵败卒,要想恢复往日的荣耀那是绝无可能的,停在浦口观望不过是心存疑虑而已,一来是他北洋出身,再者未立寸功,而他又自视才高,怕投降后不受重用,眼下正是他立功的机会,又怎么会与那些乌合之众搅在一起。至于兵力嘛,汉军的主力大部都在北方,现在才调动一定是来不及的,而叛军虽多,却是一群乌合之众,内部也互不统属,也几乎完全没有重装备,成不了气候,有这一万七千汉军足矣,何况段祺瑞的几千北洋兵此时也会出力地。”
听了蒋志清地话,孙中山的心终于安下来了,立即命令调转船头驶向江北。而此时地段祺瑞已经接到了张文英的电报,而且得到了附近汉军的一批军火接济,正四处搜集船只准备渡江。对孙中山的到来他并不感到意外,也并不过分热心,还是按部就班的部署军事行动,自己和这些兄弟将来是个什么出路就看这一回了……
就像张文英预计的那样,叛军果然不堪一击。面对汉军主力的冲锋,根本无力抵抗,很快推到了城内。而预计中本就不算激烈的巷战根本就没有生,一路推到了长江边上,再也无路可退,而此时段祺瑞的北洋兵也杀上来了,一些彪悍之辈还试图做一下垂死挣扎,当然是被立刻粉碎了,而更多的只有乖乖放下武器……
叛军是不堪一击的,但不是说他们什么本事也没有,至少南京城已经是被他们破坏得不成样子了,南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在接连几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其他地方的破坏也相当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