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风雨江山之天下> 第一百四十八章 少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八章 少年(1 / 2)

 “杀!”</p>

随着震耳的擂鼓声,太平军的将士喊杀着冲入了城池,顷刻间,城内狼烟四起。.org</p>

这已经是第四座了。</p>

萧元统帅着西征大军在短短的五天工夫连克天竺的四座城池,由于面对的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太平军仅仅损伤了三十多人,也算是战绩辉煌了。</p>

不过身为全军的统帅,萧元却一点都没有开心的样子,他只是很平静的轻轻弹了弹身上的征尘,纵马入城检阅着忠心耿耿的将士所献上的又一件战利品。</p>

“英浩,你对现在的战局有什么看法?”</p>

年轻的主帅头也不回的溜着马,走在前面,很淡然的向身后的崔英浩问道,不过与其说是询问,倒不如说是考验。</p>

“目前我军身在异乡,既无援军,又无百姓支持,恐怕非常麻烦。虽然连战连捷,但是于大局无益,我担心阿育王现在恐怕已经猜测出我军的意图了。”</p>

马上的少年直言相告道,一年过去了,少年又增长了一岁,虽然依旧还是非常的文弱,但是双眸中更添了一份智慧的神采。</p>

“说得好!”</p>

萧元赞许的点了点头,在这些少年中,袁沛忠心耿耿,蒙亦璇智勇双全,拓跋成老成持重,拓跋蔚古怪精灵,李鲲忠厚老实,耶律留珀骁勇善战,但是最让萧元喜欢的还是崔英浩。</p>

在进入天竺的这五天里,萧元有意让崔英浩筹画攻战事宜,如果说最初还只是因为崔英秀的关系爱屋及乌的话,这几场仗打下来,让萧元确信身边的少年绝非池中之物。</p>

不仅仅是军事上拥有非凡天赋,更重要的是还具备了对整个战略大局的独特眼光,以至于每次交谈下来,不仅仅是自己在指点对方,同时自己也从对方那里获得不少闪光的灵感。</p>

虽然眼前的少年现在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萧元敢肯定假以时日,这个少年一定会让整个天下为之震惊的。</p>

“我有一点还想不通,他们如果实行焦土政策的话,我军就寸步难行了!”</p>

崔英浩看见萧元心情很好,赶紧抓紧时机向他崇拜的偶像发出了提问,这些日子是他最开心的时光,能够得到天下第一名将的耳提面命,获得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得到的经验和知识,是多么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以至于他犹如一个刚刚来到人世的婴儿一般,疯狂的汲取着政略军事的养分。</p>

萧元也很欣赏这个好学的弟子,当下很耐心的说道:“因为除非阿育王疯了,否则谅他也不舍得真的实行焦土策略,别忘了这里可是整个阿育王朝最为繁华的地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物质财富都集中在这里。</p>

只要试想一想如果我们在江东实行焦土策略的话,依赖漕运解决粮食问题的长安会怎样,也就不难理解了。</p>

“更何况阿育王朝对月河流域的依赖性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种策略实施的直接后果是阿育王朝的国力将迅速衰弱,以至于就算消灭我们,也势必会面对一直虎视眈眈的大食、大陆公国乃至北狄,所以不到最后关头,他当然不会采取这种下策,来对付我们这支在他眼里处于绝对劣势的军队。”</p>

“哦!”</p>

崔英浩恍然大悟,突然间明白了萧元为什么总是向自己强调政略的重要性,高瞻远瞩、考虑到各种非战因素的战略、政略决策才是真正取胜的关键。</p>

而具体的战术运用,不过是在大前提已定前提下,尽可能的多获取一些收益和少蒙受一些损失罢了。</p>

一个人的军事才华再出色,也不过是战场上的英雄,只有像萧侯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囊括天下的王者吧!</p>

少年暗自定下了自己奋斗的目标。</p>

萧元也很是满意的用马鞭返身,轻轻拍了拍若有所思的少年的肩膀。</p>

出奇兵攻取天竺的一个目的,就是让阿育王认为自己力量薄弱,而不至于马上采取焦土战略,否则还真是让自己吃不消。</p>

不过阿育王真正的败笔倒不是在这里,而是他先前迟迟不肯出动拱卫京畿的禁军——这些军队离自己很近,如果早点出动的话,自己可就不是一般的麻烦了。</p>

这里面除了小看了自己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吧。</p>

想到这位叱咤天竺半岛达四十年之久的英雄,最近的一次亲征也是在七年之前,岁月的流逝,是不是已经消磨了昔日战场强者进取的锐气和强横的霸道?</p>

那么若干时日之后,自己会不会也步入他的后尘?</p>

“萧侯,那个城主招供说阿育王在十天前就调集了重兵入侵尼国了!”正在此时,袁沛策马跑来报告这个消息。</p>

如今对于太平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想方设法知道阿育王朝的动向。</p>

在这个人地生疏的地方,太平军确实不再像以前在大夏那样如鱼得水了,萧元感受到这里居民的敌对意识。</p>

事实上看着大路两旁那些天竺人眼里闪过的几许漠然、几许仇恨的眼光,萧元也已经明白自己有些一厢情愿了。</p>

由于在大夏庞德起义的一呼百应,使萧元想当然的以为有着严苛种姓制度的天竺,也一定会有人愿意追随自己揭竿而起。</p>

但实际情况却让萧元大失所望,人们在还可以勉强生存的时候,显然更愿意维持现状,而佛门宣扬的来世无疑更加重了这一倾向。</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