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四重禁> 三十七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七话(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惠能谨记,正欲行礼退下。智远又道,此次前去,凶险之至,必遭受诸多磨难。和尚便教汝忍辱波罗蜜之法,助汝度过劫难。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忍辱有二种,一者生忍,二者法忍。生忍有二种,一于恭敬供养中,能忍不著,不生x逸;二于嗔骂打害中,能忍不生嗔恨怨恼,是为生忍。法忍亦有二种。一者非心法,谓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二者心法,谓嗔恚忧愁疑淫欲x慢诸邪见等。菩萨于此二法,能忍不动,是名法忍。汝且铭记,各自领悟。

惠能礼拜而出,回到屋中,是夜辗转反侧。天未亮,便起身下山,不辞而别。至莲花村时,已是阳光明媚。刚一进到村头,便有村民上前问道,“行者今日又来布施?为何不见比丘同行?”

惠能双手合十,行礼道,“鄙人惠能前来布施,并无比丘同行。”村民左瞅右看一番,问道,“为何不见所施之物?”惠能解释道,“惠能前来是为法施,以法惠施众生,并未携带素食。”那村民立马换了表情,不耐烦地喊道,“你快走吧!”惠能面色平静,说道,“惠能既是为普度众生而来,众生未度,断不能离去。”那村民一脸愤怒,威胁道,“我们这里不欢迎外人!就是比丘前来,不带素食,亦不得礼敬?识相的赶紧走人,莫要后悔。”

不一会儿,三三两两的,村头便聚集好些村民。向那村民问明情况后,一个个凶神恶煞地走来,一边推搡着一边搜遍他全身。末了,颇为恼火地骂道,“原来是个乞丐,身上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赶紧滚吧!”惠能低头行一礼,镇定地说道,“惠能欲进村度化众生,断不能走。”一村民上前将他推倒在地,骂道,“要你滚就赶紧滚,这村子是绝对不许外人进的。”

围观的村民无不讥笑,口中议论纷纷。惠能从地上站起来,双手合十道,“诸位已经历经六世轮回依然身陷苦海,惠能若不能消除诸位的罪业,断不能走。”

村民们见他这般疯言疯语,不再与之劝诫,围上前去好一顿教训。村民们打完后,留下一人在村头看着,其他人各自散去。惠能只觉全身疼痛,口吐鲜血,用尽全身力气爬到水井旁,心中默念智远禅师所授之忍辱波罗蜜,“所谓嗔恚忧愁疑淫欲x慢诸邪见等,菩萨能忍不动,至无上菩提佛果。”

惠能于井边打坐,在阳光下暴晒一日,夜里又受风寒侵袭。足足三日,米粒未尽,嘴唇枯裂,奄奄一息。正值此时,天空电闪雷鸣,下起大雨。村民们多年不见此般大雨,惊讶之余无不悄悄看向水井旁的惠能。这雨水甘如饴,一入口中,只觉阳光明媚万物生长,惠能口中念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毁,永不复起……”

是夜,有村民于夜深时将一颗玉米放到他身前。又过一日,有村民给他换上干的衣服。第三日,好几个村民结伴前来问道,“这村头只有一口水井,行者日夜念经是为何?”

惠能睁开眼睛,说道,“我在此打坐三日,与日晒雨淋、草长莺飞、鸟叫虫鸣为伴,得悟众生皆有佛性。既然鄙人不能进村度化诸位,便于村口度化顽石野草,也算是普度众生。”

众村民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又问道,“行者一直说来此度化众生,难道我等有何罪过?若非这莲花村穷山恶水,大家食不果腹,谁愿意去偷去抢?”

惠能启示道,“相由心生,境由心转。这莲花村本是观自在菩萨五蕴皆空之地,聚天地灵气得菩萨庇佑,只要诸位消除恶业自会风调雨顺生出清净莲花。”见众人惊愕,惠能便将莲花村的始末一一道来,众人将信将疑。

村中有一青年提议道,“如行者所说,那贼前世被讥笑一生,我太祖爷爷已过百岁必定知晓。不如,我们前去求证。”众人都觉得此法可行,便领着惠能进村。有村民欲上前阻拦,见无人附和,也只是叫唤几句。

一行人进到屋中,太祖爷爷回忆道,上代之中确实有一男子因长相丑陋而被村民讥笑,最后服药自杀。再往上推,亦听说有一男子被村民欺骗,去悬崖上采取灵芝,不慎坠落身亡。又有村民拉来黑瘦童子,请太祖爷爷好生瞧瞧。太祖爷爷强撑着身体坐起来,上下打量,突然激动地喊道,“是他,就是他,他来寻仇了……”说罢,倒在床上,没了气息。

村民们见状,沉默不语。惠能从屋中走出,将那童子拦在怀中,劝化道,“只要诸位彼此为善,放下怨恨,诚心忏悔。所造六世之罪业自会消除,不必再受因果报复之苦。这水井中,亦会长出清净莲花。”说罢,又回到水井旁打坐,口中念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毁,永不复起……”

有村民迟疑片刻,随他打坐念经。渐渐的,全村村民都加入其中,念起“无相忏悔”。山谷之中,顿时万籁俱绝,唯有诵经之声回荡,尽显空灵。

一个脚步声突然从远处传来,惠能转身看过去,惊讶道,“禅师怎会到此?”

智远欣喜地点点头,说道,“井中已长出清静莲花,汝来见和尚,和尚来见你,又有何分别?”惠能兴奋地从水井往下看,村民们也都围上去,却未寻到莲花踪迹。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生清净心。善男子、善女人能脱离六世罪业,彼此为善,众生皆是清静莲花。于井中照见自身,如见莲花。”智远又从袖中取出一幅图,交给童子之母,教化道,“此画乃法净寺历代高僧相传,由上代高僧完成最后一副,画中所载乃是此子六世轮回所受之苦。望生怜悯之心,消除怨恨,从此善待于他。”其母接过画作,于地上铺开,见者无不落泪。

智远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时机已到,善男子、善女人请随我来!”众人不知何事,跟随其来到一座偏僻的山坡。智远指着一簇枯木说道,“汝等合力将此间枯木尽数移开。”村民对禅师心生崇敬,无不尽力而为。

智远乘机示意惠能,两人悄然离开莲花村,返回法净寺。路上,惠能问道,“禅师指点村民移开那堆枯木是何故?”智远解释道,“莲花村百年前遭遇干旱,树木枯死,堆积于一处。恰巧堵住天沟的水源,造成村中无水。只要移开那堆枯木,自然水到渠成。”

法净寺深处群山之中,寺中有宝塔耸立,历代高僧之舍利子存放其中。智远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惠能模仿其动作,静默不语。

末了,智远起身,再拜而出。惠能紧随其后,请教道,“禅师可否是在与历代大比丘禀报那莲花村之事?”见智远点头,惠能又问道,“禅师为何又不言语?”

“言语在心中,佛祖在心中,何事可以言说?”智远说道。

“历代大比丘与禅师既然知道莲花村的始末,为何不前往度化,免去众生六世轮回之苦?”惠能又问道。

“佛祖普度众生,众生却未因此得度。一切佛法皆有因缘,世间本无一世、二世、三世之分,汝又何苦执着于六世轮回?”智远慈祥地看着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