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四重禁> 三十七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七话(2 / 2)

“禅师之意,乃我与这莲花村有佛法因缘,命里注定由惠能来度化此劫难?”惠能问道。

“阿弥陀佛!汝见惠能度化莲花村,和尚见莲花村度化惠能,不应生起分别心。”智远望着远方,指着后山一处方向,指点道,“所谓持戒波罗蜜,持守戒律,并常自省,能对治恶业,使身心清凉。你且于后山之中,寻一菩提树下,各自领悟。”

惠能不敢怠慢,顺着所指之方向即刻出发,于后山中遍寻。眼见太阳就快下山,虽满山丛林,却始终未见菩提树踪影。又至一高处,向下望去,郁郁葱葱一片,如何分辨菩提?

天空渐渐阴沉,直至漆黑一片。惠能生起一团火光,四处寻找野果充饥,奈何天意弄人,满山之中竟无果树。山中雾气渐浓,阴冷潮湿,四周寂静无声。惠能饥寒交迫,守着一堆篝火取暖,默念忍辱波罗蜜抵御饥饿。

突然,身后有些动静,他灵活地闪到一棵树后观察。只见一只野兔慢慢地探出头来,傍地而行。惠能常年在山中砍柴,常遇大雨被困山中,烤食野兔之事偶有为之,本能地一个大步上前抓住野兔。口中长吁一口气,心想终于不用饿着肚子。

那野兔被他抓在手中,耷拉着耳朵,有节奏地眨着眼。惠能不经意间看见它的眼睛,仿佛从中看到智远禅师的身影,不由得猛地一回头。原来是虚惊一场,他靠着树坐下,朝四周看看。耳边响起智远禅师的教诲,“持守戒律,并常自省,能对治恶业,使身心清凉。”手不自觉地松开,那野兔落在地上,犹豫一会儿,迅速跑开。

熬过漫漫长夜,惠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寻找。从清晨到中午再到黄昏,几乎将整个后山又翻了一遍,仍然一无所获。他已经饿得意识模糊,时常以为身边某棵树就是菩提树,结果都是幻觉。

不远处,忽然飘来一阵香味,精神为之一振。顺着香味飘来的方向过去,果然是一猎户在生火烤野味,闻着便叫人口水直流。那猎户发现有人,观察片刻,笑道,“小兄弟,你也是上山打猎的猎户吗?看你这样子,应该是什么都没打着吧,不如过来一同享用。”惠能连声致谢,坐到他身旁,接过猎户递来的美味。一抬头,竟发现是野兔,当下愣在原地。那猎户问道,“小兄弟为何不吃?”

惠能虚弱地说道,“我昨夜抓到一只野兔,想着放它一条生路,没想到……”那猎户一拍他的肩膀,豪爽地笑道,“小兄弟想必打猎时日不多吧?这野兔你不吃,便是我吃。即使我不吃,明日又有其他猎户抓了去吃。本就没有生路,何来放生之说?我看小兄弟身体虚弱,还是赶紧吃吧。”

惠能强撑着身子站起来,谢道,“多谢善人一片好意!鄙人虽不是比丘之身,却得智远禅师几番教诲,一心向佛,自当遵守佛门清规戒律。众生皆有佛性,野兔亦能成佛,望善男子能放弃这打猎营生,广积福德。”

离了猎户的烤火地,又是一夜饥寒交迫。

惠能几度入睡,几度饿醒,直至重见日出。这一夜格外的长,又觉得格外的短。他背靠着树起身,走了几步,又虚弱地倒在地上。阳光洒满山谷,叫人感受到一丝温暖,身体的痛苦也减轻不少。

不远处,又看到一颗菩提树,身子却动弹不得。他使劲最后力气摇摇头,定一定神,再看过去还是菩提树。环视一周,竟然全都是菩提树,可实在没有力气上前证实。想来这片树林已经待了三天,若有菩提树早该发现,定是幻觉作祟。可每一次看过去,眼前都是菩提树,口中不由得念道,“何处是真,何处是幻?”索性闭上眼,不去看四周,脑海中浮现一片菩提树。

只见他脸上突然现出浅浅的笑容,整个人感觉轻松不少,意识也变得清晰。远处传来喊声,“惠能,惠能。”声音越来越近,原来是惠智从智远处得知他在后山,前来找寻。惠智扶他下山,又去厨房拿来不少素食,惠能吃罢不久便昏昏沉沉睡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智远禅师敲门而入,问道,“汝可见到菩提树?”惠能坐起来,答道,“弟子得见。”智远又问道,“所在何处?”惠能答道,“在弟子心中。”

智远欣喜地点了点头,说道,“天地虚空不可思量,而佛门戒律区区三两句。若要时时持戒,不为外境所染,唯有心中安住菩提,方能时刻观照内心。行正道,弃恶念。”

惠能礼拜道,“多谢禅师教诲!”

智远禅师请他起来,传授道,“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波罗蜜之法,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礼诵讲说劝助开化,是为身精进。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续,是为心精进。汝于莲花村中,以‘无相忏悔’劝助村民开化,实乃修身精进。至于那心精进,汝既不识经书,北行路上遇有僧侣比丘务必虚心讨教。凡见佛门中人,务必称呼为‘上人’。一言之为上,方能虚心以求教。”

惠能醒悟道,“禅师要赶我走?”

“来即是因缘,去亦是因缘;见即是因缘,离亦是因缘。和尚又怎会赶汝走?是汝要走。”智远摇摇头道。

“弟子愚钝,不应生起分别心。”惠能禀道。

“六波罗蜜之中,汝已习得法门有四,唯禅定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不曾修习。此乃机缘未到,不必强求,下山去吧!”智远说罢便缓步离去,未有半分留念。

是夜,惠能趁天黑独自下山。忽听身后有人喊道,“惠能,惠能。”原来是惠智得知他要走,连夜追过来,将一包干粮和一点碎银子赠于他。惠能收下干粮,只道这银子我绝不能收!惠智几经劝说无果,遂将随身所带泥钵交到他手上。说这泥钵随我出家数载,你拿着它,一路上遇人可行乞食。

惠能收下泥钵,问道,“比丘布施乃积福德,乞食又是为何?”惠智解说道,“乞食乃众生行施舍,是为众生积福德。”惠能想了想,又问道,“若遇贫苦人家,乞食虽增其福德,却空其腹,云何?”惠智答道,“那便离去,前往富裕人家乞食。”惠能辞别惠智,朝黄梅东禅寺行去。<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