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无极化境Sunline> 试看道德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试看道德经(1 / 2)

 试看道德经Sunline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万物皆道,认可即形成发展自己认为的道,否定也是否定自己认为的道。道本身是不会被肯定或者被否定的。形成自己的道的关键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外界变化无穷,内部则决定如何反映和生成自己的变化和结构。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句的我发现无数的解释,但是真实含义我还不明白。举个我悟到的特例:“天地不自死,故不因自死而死。”

《老子》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常人皆事事争先,事事争有,却不知有有何用?

“有”有“有”存在的存在的价值、前提、根据、相对性、原理等。

“无”也“有”无存在的存在的价值、前提、根据、相对性、原理等。

“先”有“先”存在的存在的价值、前提、根据、相对性、原理等。

“后”也有“后”存在的存在的价值、前提、根据、相对性、原理等。

之所以: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之后可能理解“宠辱不惊”的含义了。

《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老子》第一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念:交?绞?叫?)。”

以多种角度,多种立足点等等去看待问题,适合发现不同的东西(此东西概念变化无穷,不应以语言加以固定。)。

之后就可能发现“无为而为”、“不争”的一点含义了。否则直接从《道德经》这些概念所在的段落单独来看可能理解到其他的东西上面去了。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张弓”不是“拉弓”,古代的含义是“装弓弦”

心中认为达到了顶点,发展就减缓了,入出不衡,道必损之。

《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识”学得越多,理解得越少?理解多了,“知识”也就不是“知识”了,而近于道了。

但愿有人能看懂我的这几个“知识”写的真正含义。老子的东西看多了,写作手法也老子化了?!

想自己不思考和实践,单靠书本或者老师教导而获得自己的“知识”,并能适应所处环境自由运用的想法好像不太可能。反过来,好书和良师提供一个稳固的基础或高的立足点。基础稳固好建大厦,站得高则看得远。再反过来,不理解好书和良师,即使站在双子大厦顶上瞭望,而不掉下去,这楼现在也不知道存在何方了。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念:驮月,意:风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犹如三缄其口之金人“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事必患。”

无论从内从外,无论多言或不言,知道守中即可。败何?愚蠢而已,为人即受人身所限,为智力、智慧所限,败之旧我,旧之为基,成之新我,我即是我,我亦非我,此无穷也,有何不可?知“为”与“无为”之理即可。对外:我只给出可能的选择,而非直接影响对象,这可能也是无为的一种具体化的方法吧?

《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此句“下流、交、牡牝”等字中可以看到古文与现代文概念和含义的变化,如以意取之,则愚己愚人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